比尔 格利:别再向私营公司砸钱了

标杆资本(Benchmark)合伙人比尔·格利(Bill Gurley)再次敲响警钟

在2月12日于美国旧金山举办的高盛技术与互联网大会(Goldman Sachs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conference)上,格利对满堂听众说,私营科技公司凭借过高膨胀的估值一飞冲天,而这些估值的计算方式并不严谨。过去几个月以来他一直在讲这句话,而这一次,他直接建议“别再继续往私营公司里砸钱了。”他说。

格利所指的是类似Fab.com这样的公司,这个创意闪购网站身价曾在短时间内突飞猛涨至9亿美元,但是目前已经基本破产。该公司正在与收购方洽谈,但是如今市值只剩5,000万美元,作为壳资源出售收购价仅1,500万美元。格利让大会上在座的每一名听众都去看看《Business Insider》上的一篇最新报道,讲的就是Fab如何快速烧钱和急转直下的。

“其中援引了该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的一句话.他说: 我们花掉了2亿美元,但没有弄明白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 ”格利说道。(这句话出自Fab首席执行官杰森·戈登堡[Jason Goldberg]致公司的一封信,原话实际上是“我们仍未证明我们商业模式是成功的”,不过意思是一样的。当时Fab已经募集到了总计3.36亿美元的资金。)

格利称,当下投资热门公司的一轮私募投资机遇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一些初创企业都在盛邀投资方加盟。他讲述了一位朋友的朋友的一段轶事,此人“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们参与一轮私募,”他说,“我就想,这种邀请的姿态也太有麦道夫(Madoff,美国著名金融界经纪,曾任纳斯达克主席,因利用自己的投资公司设计旁氏骗局骗得巨额资金而臭名昭著。——译者注)的风范了,是吧?……这是一场人人都受邀参加的盛大派对。进入的门槛并没有多高。”

格利的立场创投公司格雷洛克(Greylock)的合伙人阿西姆·钱德勒(Asheem Chandna)是一致的,后者也曾说过,当前的经济局面完全是一个泡沫,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能够达到天价估值。斯坦福大学学生和其他那些技术人员不再愿意为他人工作——他们全都想开家自己的公司。但是问题在于,他们的构想大部分都行不通,钱德勒说。

“许多人都在开辟没有经过验证的业务,这种做法是错的,”钱德勒说,“人们耗费了大量时间在那些终将一无所得的活动上。你能看到硅谷遍地都是这类微型公司。”

格利说,公司估值大肆膨胀的问题并非美国独有——“你能在马来西亚看到总计1,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屡屡发生,”他说。同时,他也对可穿戴设备持怀疑态度。他说,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受到全年无休的全天候监控,因此“很多这(类设备)最后的归宿都是躺在抽屉睡大觉。”

格利告诫投资者,谨慎对待那些遭到人为吹捧的商业模式——有的借助优惠券,有的借助宣传造势。他还告诫大家谨慎对待像当日达快递这样的薄利企业,即便是谷歌快递(Google Express)这样后台坚挺的附属公司,或者成功从亚马逊(Amazon)的庞大业务量中分得一杯羹的初创快递公司,它们的商业模式也明显难以盈利。如果有公司出资为此类公司铺路进入这一市场——目前确实有一些公司在这么做——最后“一定会受伤”,他说。

“大家注意,”格利说,“这些公司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审计流程……我们正在从厚利的企业漂向那些数量越来越多的薄利企业——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 独角兽比喻虚幻美好事物——译注) 。大家要小心。如果你轻信这样的预测的话,我认为这是不可持续的。”

薄锦   校 徐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