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跟我谈妻子的情绪价值了

看完《再见爱人3》,说它是今年最气人的恋综,恐怕没人会反对。

尤其是王睡睡和张硕这对被戏称为“刀子嘴”与“怂包”组合的夫妻,更头一回统一了“全网劝离”的标准。

▲(左)王睡睡,(右)张硕。/《再见爱人3》

短短的旅途,数不清两人到底争吵过多少回了。大多数时候,几乎都是王睡睡率先提出战争,斗不过嘴的张硕,只能一次次选择投降。

她抨击婚闹中不作为的丈夫,软弱又爱逃避,也自嘲张硕对自己的不关心,在她生病时,竟然可以丢下她自顾自地去玩,反观对方需要手术躺病床时,忙里忙外负责照料的人总是她。

身为妻子的王睡睡,感觉自己在丈夫眼里只是有着工具属性的隐形人。

明明家是两个人的,张硕可以当甩手掌柜,她却要被挑剔不做家务、不洗衣服、不做饭,被气到抓狂。

她愤怒于丈夫的不成熟,每回的口吻和态度总是“得理不饶人”。于是也有人说,性格刚硬的王睡睡,才是关系中的阻碍。明明丈夫已经服软了,怎么还不领情?

光看综艺,许多人都会被这种“愤怒的妻子与沉默的丈夫”的表象所吸引,认为不过是女性过于情绪化、过度强势,才让关系变得拧巴,可从另一个角度看,倒觉得更大的因由,是双方的难以“共情”。

丈夫沉默的背后,是忽视。王睡睡的指责,本质上是“渴求”,她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对方变得更体贴、温柔。而张硕因恐惧妻子脾气“一点就着”的退让,更像是傲慢。

王睡睡的情绪,始终没法被看见。张硕总是嘴上说着“我知道你寒心了”“我会改”,结果依然是接着犯错。在节目中,对于妻子的质问,张硕大多数采取的状态是发呆、憋笑。

我想,指责王睡睡情绪化的人,或许也陷入过“情绪劳动”的陷阱里。在我们的文化中,总在述说对女孩的要求。她该变得合群、体贴,不可傲娇。

如何维系夫妻关系、照料他人的情绪,都成了女性的责任,而这些在男性算法中,却是无用的东西。

节目中,张硕也曾表示,家务活由女性来负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毕竟他妈妈“也是这么过来的”。他对王睡睡的不理解,有性格的成分,但更多还是社会语境的训练。

前阵子看过的《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一书里,就提到了“现代女性为何总在家庭中感到疲惫”的迷思,作者发现,除了体力的消耗,更关键的还是女性必须承受的情绪劳动。

▲这本书推荐大家去看看。作者点出了女性在社会、职场、家庭中需要承受的情绪劳动,许多都是先天被强化的所谓“职责”。

情绪劳动是方方面面的,其中一种,是需要保持情绪稳定的规训。

从前,银幕实在制造过太多“疯女人”了,她们总是显得敏感、情绪不稳定。“失控的女人”,成为了婚姻过期的凶手,总有坏的嫌疑。

像《革命之路》里偏执追求巴黎之梦的April,稍有不顺从、与丈夫意见相悖的地方,便成了丈夫口述中歇斯底里,不配当好妻子、好妈妈的女人。

▲《革命之路》

情绪劳动被浪漫化了,当一个贤妻良母,无底线地奉献、牺牲,成为了表达爱的最得体的方式。

大美人斯嘉丽·约翰逊在《婚姻故事》中扮演的妻子妮可,在与话剧导演丈夫查理组建家庭后,宁肯放弃自己的事业,跟随查理到纽约,成为他背后的女人。

她欣赏查理的才华,也听从查理的“指挥”,就连演戏也努力按照查理认可的方向去做。但对于她想回洛杉矶住一段时间、想转型当话剧导演的梦想,却总得不到对方的支持。

▲《婚姻故事》

她逐渐感到迷茫、焦虑。

与离婚律师倾诉那段,她唠唠叨叨的,最终才发现自己的烦躁,来自对感情的付出不被看见,而这种付出甚至是没有自我的:“我们家所有的家具都是他的品位,我连我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了。”

▲《婚姻故事》

照顾孩子、做家务,对于父亲来说是加分项,可对于女性来说,做得再好,也不过是达到了母职的范畴、合格线。

《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作者也曾写道:人们总把做家务视为“帮妈妈的忙”,有时候期待丈夫做家务,反而好像是我太贪心了。

▲《让娜·迪尔曼》

想起傅首尔和老刘,这对在《再见爱人3》里除了王睡睡外常常被提起的夫妻。他们看起来更成熟,婚姻问题也大多呈现在两人的生活节奏和性格的不同。

冷静的傅首尔,时时保持逻辑清晰,她与“愤怒的女人”形象,似乎有很远的距离。哪怕在节目中,她也没有过多地抨击过老刘。

▲《再见爱人3》综艺

但在另一档节目《做家务的男人》里,我却看到了她累积的失望。

傅首尔也是有愤怒的,只是她的怒意更内敛。如今事业已经有些成就的她,不仅需要负责在外赚钱养家,就连家中的琐碎小事,也还是她来负责。

▲傅首尔聊起老刘做家务活时“干啥都不行”。/《再见爱人3》

她曾形容老刘在家都是用眼睛做家务——不想看到的东西,都会变得看不见。

比如随地乱放的袜子、衣物等,最后需要劳心劳力收拾干净的人,还得是她。傅首尔说,自己用15年只学会了一件事情,就是怎么在讲述一件事情时不那么像怨妇。

▲《再见爱人3》综艺

作为女性,她们需要成为妻子、妈妈,做好家务活的同时,还得兼顾工作。

她们需要为让周遭人感到舒适和快乐付出隐形劳动,可许多时候这些都被当成是义务,如果稍有抱怨,引发争端,婚姻的失败最终可能又会被归咎到她们不懂得管理情绪。

▲《革命之路》

想起《奥本海默》中很触动我的一个片段。

某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奥本海默,兴高采烈地回到家,迎上前的却是漆黑一片的房间,孩子在看不到的角落歇斯底里,而周围的杂物散乱四周。

他在厨房里找到了拎着酒瓶的妻子凯蒂——这位原本可以去当植物学家,却因为孩子被困在家中的女人。

当奥本海默小心翼翼地问:“你怎么不去哄哄孩子?”时,凯蒂却突然爆发“我今天哄她一天了!”,而后愤然离场。

▲《奥本海默》

戏中的奥本海默反应蛮有趣,当他意识到产后的凯蒂难掩消沉,而他们两人都没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一个好环境时,便选择了将孩子托付给朋友照顾。

但更有意思的是评论区的反应,他们觉得“这样情绪突发的女人,实在太可怕了,得远离才好”,却少有人提问,为什么她会变成这样?

▲《奥本海默》

女性得冷静、温顺、会体贴,避免情绪化,她们是家庭唯一的照料人、照护者,讲真,这样的古老话语,实在听得太多了。

相信这些都是女性天生的本领,希望女性变得懂事,不过都是有毒的期待。

与其把自己按进框里,不如相信,“我”对怎么打破世俗这种事,可能更在行。从情绪劳动里脱身出来的女性,真希望能越见越多。

内容作者:丰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