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百日誓师”为教育添“卷”

来源:汤勇晓语

本文共20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每年的这段时间,高考“百日誓师”活动,便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一些初中学校也纷纷跟风,趋之若鹜,搞起了中考“百日誓师”。

君不见,一些学校所搞的“百日誓师”,彩旗猎猎,战鼓喧天,誓词如山,响声震天,大有磨刀霍霍,硝烟弥漫,战云密布之势。

一些学校的“百日誓师”大会,打出的标语,诸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死后自然长眠,生前何必多睡”“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大楼”……暴力血腥,火药味儿浓,煽动性极强。

一些学校的“誓师”现场,学生歇斯底里地狂喊口号:“要成功,先发疯,死劲忘命地往前冲”“吃苦受累,一生不受罪”“分数就是金饭碗,一分难倒英雄汉”“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这些像打了鸡血的青少年学生个个热血沸腾,豪情万丈,咄咄逼人。

还有一些学校在操场上举行誓师大会,要求学生“发誓”:大声报出自己想要报考的大学校名,然后大声喊出自己的姓名,要连喊三遍,一浪高过一浪,一遍要比一遍声音猛。

“誓师”,最先源于军旅,指军队出征作战时,给将士鼓劲壮行,以激励提升战斗意志,坚定必胜的信念和决心。《淮南子》中有:“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旧唐书》也有:“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眥裂血流,齿牙皆碎。”

“古来征战几人回”。战争是残酷的,随时都可能命丧沙场。以“誓师”壮军威,提震将士们士气,当然是有必要的。

而高考呢,毕竟不是战场,说到底它就是一场考试,虽然很重要,也很关键,它关乎十年寒窗苦读,可以决定人生走向,但它不是唯一门坎,更不是生死坎。考的好,不一定人生就出彩,考的不好,并不意味人生就没有作为,也不能说明人生就从此败走麦城,遭遇滑铁卢,更不会让人生因此而终结。

对于高考,功夫在平时,在考试外,在平常的点滴积累,我们应该拥有平常心,让学生保持宁静,正常备考,轻装上阵,从容应对,这才是学校的王道。

高考的竞争固然激烈,但并没有那么悲壮,通过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出尽风头,弄出一些动静,搞出一些阵张,让学生们以为“高考不成功,一生全剧终”,不但无助于高考,无益于学生备考,相反还会制造出一种极端的亢奋,给考生增添一些压力,影响考生的情绪,甚至让一些考生扭曲心态,把美丽的青春变成一场考试的赌注。

学校不是考试工厂,培养的也不应该是考试机器,学校作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成人,成为一个个能够自信地走向未来的大写的人,一个个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的正常人,因此应该坚持正确的办学观和教育价值观,而不是为了分数,为了功利,一路拼杀,把学校搞的像战场、像军营。

不可否认,在考前的高压氛围中,通过适当的活动和仪式,适度地鼓励鼓励,调节调节,纾解纾解,应该可以起到减压与昂扬精神,坚定并增强信心的作用,但是,如果将“誓师”异化成战火纷飞,烽烟四起,杀气腾腾的场面,则无异于大张旗鼓地搞分数崇拜,明目张胆地强化“唯分数论”,到头来在让教育的应试属性淋漓尽致地彰显与体现的同时,颠覆教育价值观,恶化教育生态,为教育的“卷”推波逐澜,使本来就很“卷”的教育,“卷”上加“卷”。

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够把“百日誓师”变成“百日心理放松”“百日校园感恩”“百日快乐学”等活动,这不仅会成为学生备考生活中的一份珍贵的记忆,而且反而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自由轻松的事,为什么要如此制造紧张气氛?教育本来就是春风化雨般的浸润,为什么非要弄得雷霆振威轰轰烈烈?校园本来就是心灵飞翔的蓝天,为什么要让其乌烟瘴气蔽日遮天?学校本来就是放飞梦想的圣地,为什么要让其成为充满血腥味的战场?学生本来就是青春、灵气、朝气的代名词,为什么竟变得如此“慷慨激昂”“面目狰狞”,像是一个个杀红眼的“战狼”?

我始终认为,除了奔跑,我们还要奔跑途中的风景,除了备考,我们还要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除了分数,我们还要给学生陪伴他们一生的更重要的东西,除了在高考中胜出,我们更要让学生拥有积极的人生,一个好的人生状态。

别用“誓师”诱导学生只懂得为一时的利益“决战”,教育如果充斥的尽是铺天盖地的“誓师”,这不是教育的荣光,而是教育的悲哀!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