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这样跟孩子说话了!80%的家长都踩过的坑,现在改还来得及

好友李先生的经历,令我感触颇深。

作为一家公司高管的他在忙于事业的同时,对儿子的教育也从不马虎,素以严字当头。

但事与愿违的是,孩子似乎总与他的期望背道而驰,对他的教诲常显得不屑一顾。

某次,发现儿子在临睡前还在偷偷玩手机,李先生忍不住质问:“你就这么糟蹋你自己啊?”

孩子霎时面红耳赤、局促不安,李先生心中暗喜:“看来起到了震慑作用。”

从此,类似的责问便成了家常便饭:

刚开始或许还有一点点的效果,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先生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越来越差。

孩子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会瞬间激动,然后迅速陷入消沉,对所有事物都失去了该有的热情。

听完李先生的叙述,我忍不住问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沟通方式,真的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吗……”

李先生默然,显然也有所触动。

其实,家庭中的“指责式沟通”,通常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根源。

不掌握好言辞的分寸,再深厚的感情也难以传递。

01 让孩子心碎的,不是挫折,而是你的言语利刃

曾经在媒体上看到一则热议的新闻。

一个初中生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被父母连续斥责后,选择了离家出走。

幸运的是,孩子最后被安全找回,但这件事无疑给为人父母者们敲响了警钟。

我回想起那位母亲声泪俱下的控诉:“我只是说了他几句,他怎么能这样?”

真的只是“几句”吗?

很多时候,让孩子感到绝望的,并不是学习和生活中的小小挫折,而是父母那如刀割般的言语。

孩子们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反馈。

客观来说,许多父母并非真的想要伤害孩子,他们的言辞尖锐,往往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想要通过言语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例如,我们常对孩子说“你这样下去怎么办?”,本意当然是希望孩子能重视问题,奋发图强。

然而,这样的话语在孩子听来,却像是对他们能力和价值的否定。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接下来就会变得消沉。

其二是自身情绪的失控。

成年人也有情绪崩溃的时候,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时,很容易就会怒火中烧,口不择言。

原本可以耐心沟通的问题,却因为一时的情绪失控,变成了对孩子的言语攻击。

三是想要通过贬低孩子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有些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总是习惯性地抬高自己,贬低孩子,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赢得孩子的尊重,反而会让他们感到自卑和沮丧。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言语攻击”都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沟通方式。

它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伤痕,甚至影响他们一生的性格和命运。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言辞是把双刃剑,既能激励人,也能伤害人。

在与孩子沟通时,请务必保持冷静和理性,用温暖和鼓励的话语来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家长的言语,可以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也可以是他们最脆弱的软肋。

请尽量选择用爱和理解来与孩子对话,让他们在你的言语中感受到力量和希望。

02 每一句质疑,都是对孩子自信的一次剥夺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言:

父母持续地质疑与否定,不仅会让孩子情绪失控,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损伤他们的自我认同和成长动力。

为何有些孩子总是犹豫不决、缺乏自信?

为何有些孩子长大后难以摆脱他人的期待,活出真实的自我?

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幼时家庭中的交流方式。

一位网友曾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她小时候对文学创作很有兴趣,经常写一些小说和诗词作品,被老师誉为才女。

有一次,她兴奋地拿着刚写好的两首诗歌给妈妈看,期待能得到赞扬。

然而妈妈只是瞥了一眼,就冷冷地问道:“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考试能加分吗?”

那一刻,她心中的热情被彻底浇灭,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大受打击。

长大后,每当面临新的挑战,她都会想起妈妈的那句质疑,从而丧失了尝试的勇气。

一项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研究显示:

经常遭受父母质疑和否定的孩子,在性格发展上更容易出现偏差。

其中,30%的孩子表现出“自卑、退缩”,25%的孩子变得“冷漠、疏离”,而近半数孩子则常常“易怒、攻击性强”。

可见,语言上的伤害,尤其是以质疑为形式的否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

首当其冲的,便是孩子自信心的受损。

当孩子满怀期待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成果时,一句“这有什么了不起?”“不务正业”“不好好学习,瞎折腾什么”,就足以将他们的骄傲和自尊击得粉碎。

随之而来的,是自我怀疑、焦虑不安,以及深深的无力感。

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质疑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不友善,更是对他们自我价值的一次次否定。

每一句质疑,都是对孩子自信的一次剥夺,也是对他们未来可能性的一次扼杀。

长此以往,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被严重抑制,生命的活力也在颓废中被消磨殆尽。

03 父母的言辞里,隐藏着孩子的未来人生

记得我在上大学期间,曾热衷于摄影创作。

某个假期,我背着相机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试图捕捉那些瞬间的美好。回家后,我兴冲冲地挑选了几张照片给母亲看。

母亲接过照片,还没细看就劈头盖脑来一句:“你整天弄这些没用的,不耽误学习吗?”

随后快速扫了一眼照片,似乎有些不屑:“拍成这个样子,也好意思拿出来看?”

那一刻,我满腔的热情被浇了一盆冷水。我默默收回照片,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心中充满了失落。

时至今日,想起那段经历,我仍然感到心有不甘。

作家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马》中写道: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鼓励的言辞去激励他们。

1.尝试“发现亮点+给予肯定”

把“这有什么了不起”替换成“你真的很用心,我发现了你的创意和努力”;

把“你总是做不好”改成“这次比上次有进步,我相信你下次能做得更好”;

尽可能地用正面的语言去肯定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2.避免使用“一刀切”的评价

很多时候,我们的言辞过于绝对,给孩子贴上了各种标签:

“你每次都想占便宜”、“你从来都不听话”……

显然,这样的消极评价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沮丧。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譬如,“我看到你这次尝试了新方法,很棒!我相信你会越来越出色的。”

3.多倾听孩子的声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和渴望被上级认可的职场人士一样,他们也同样渴望能被父母理解和尊重。

当我们愿意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回应和支持,那么孩子自然会感受到我们的爱和关怀。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回到那个给母亲看照片的午后。

我会对她说:“妈妈,这些照片是我用心拍摄的,每一张都有它的故事。你可以不喜欢它们,但请尊重我的努力和热爱……”

我还会告诉她:“你的支持和鼓励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分享我的成长和喜悦。”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

当我们愿意用这样的态度去与孩子沟通时,那么亲子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孩子的未来也将在我们带着暖意的言辞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结语

家庭的氛围里,蕴含着孩子的未来轮廓。

父母的话语,无形中勾勒出孩子的人生轨迹。

因此,能赞美就别随性批评,能引导就别随意斥责,能倾听就别轻易打断。

父母最高级的智慧,在于和孩子以心换心地交流。

家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是情感的港湾。

愿我们与孩子的这段陪伴旅程,都能成为彼此生命中温馨而宝贵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