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共存政策引社会分歧 新加坡经验堪借鉴

新加坡9月中旬起采行「与病毒共存」策略。(图/路透社)

新加坡采「与病毒共存」策略,却因病例增速超出预期和病故激增,被迫又重启部分防疫限制,政府的讯息常混淆引发紧张与分歧,星国所经历足供仍坚持清零国家借鉴。

也就是几周之前,新加坡仍看似防疫模范生,包括全国人口超过8成完整接种COVID-19疫苗、按部就班松绑防疫限制,一副已做好与病毒共存的准备,令许多国家称羡。

岂料采取与「病毒共存」策略后确诊激增,迫使当局10月初起再度加强防疫措施。新加坡仿佛在示范舍弃「清零」是如何艰难,对仍采清零的中、港、台乃至澳洲都是珍贵借鉴。

对部分新加坡人而言,防疫政策转向带来紧张、分歧与恐惧,为决策者制造沟通难题。

星国卫生部表示,尽管14日的新增确诊略减,但当天染疫病故15人,创疫情以来单日新高,而去年一整年新加坡因COVID-19病故者也才24人。今年9月之前,人口545万的新加坡仅不到7万例确诊,如今不乏单日新增超过3000例。

新加坡近期解除对欧美的旅行限制虽让旅居海外者及商界雀跃,但一些人却担心开放太快。

47岁的家庭主妇夏哈(Rozanah Mohd Shah)说:「我们本就不该冲太快、整个重新开放,而不是等到像现在每天新增3000例才调整。没人做好完全重新开放的准备,根本乱作一团。」她在星国解禁后一直为已完整接种疫苗却曾患中风的年迈父亲担心。

杜克新加坡大学联合医学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新兴传染病项目副主任黄英勇表示,从去年起大多数时间,新加坡都成功落实清零政策,「对多数人而言,就这样舍弃成功模式完全悖于常理」。

新加坡政府今年8月松绑防疫限制,称星国已更有本钱在谨慎态度下调整至重新开放,也不再于每日疫情通报里提供精确疫调,但才与病毒「共存」短短几周后,又回头实施防疫限制。

在美国纽约长年投身公卫的医师兼公关顾问的拉纳(Jody Lanard)认为,新加坡早先对疫情的有效压制,意味大多数居民没机会经历确诊,这样要与病毒共存,「短期内情况会非常吓人,一段艰难时光怕是免不了」。

星国的公立医院已感受到与病毒共存真实的一面。恐惧让民众挤爆医院,因为哪怕只有轻微不适,人们也纷纷求医,迫使当局扩大实施「居家康复」计划让更多已接种的确诊者在家休养,医院的医护全都要接受呼吸机和处理COVID病房相关训练。

当局月初也再度加强防疫措施,以争取时间增加社区照护设施、床位,避免医疗体系不堪负荷。

一名在私人医院的护理师形容她们得十几小时轮班,同事不堪压力陆续请辞。她说政府的政策固然不算错,但感觉已被剥一层皮,要政府须更有决断,不要朝令夕改徒增民众紧张。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林方源(Lim Fung Yen Jeremy)表示,新加坡国内有各种不同经济与社会关注面向,政府必须精准拿捏,保持非常好的平衡。

林方源说:「我们没有范例可遵循,犹如在拓荒。」(译者:陈亦伟)11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