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纏身絕望又痛苦!「安寧緩和」讓病人尊嚴、平和走完人生路
病人的痛苦并非无法缓解,透过正确的照顾与关怀,能帮助他们以尊严和平静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 图/健康医疗网
近年来,「断食善终」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许多病人在面对极度痛苦时,很可能会考虑选择断食或安乐死来提早结束生命。台湾老年学暨老年医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金山分院院长蔡兆勋医师对此表达了他深刻的见解;他同理这些病人的选择,但他坚信,这些痛苦是可以透过积极的照顾来缓解的。
蔡医师分享了他的临床经验:「很多病人在面对极大的痛苦时,确实会考虑断食或安乐死,但这往往是出于无奈。我照顾病人的经验告诉我,这些痛苦是可以解决的,是有希望的。」
保障自主权的同时 更需关注病人的知情选择
《病人自主权利法》保障了病人在临终阶段的医疗自主权,这是维护病人尊严的关键。蔡医师提醒,在强调病人自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病人是否在充分理解和支持下做出决定。他指出,病人的选择不应该在痛苦与绝望中被迫作出,而应在得到积极照护和理解后,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针对「被断食」的现象,蔡医师也表达了他的关注:「我们希望确保每位病人的选择都是出于知情和自主,而不是在未经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断食或停止进食。这样的决定需要在尊重病人意愿的同时,充分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他强调,医疗团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持续的支持,确保病人感受到关爱与尊重。
耐心关怀下走出绝望的阴霾 从痛苦中重新找到希望
他举了一位年轻女性病人的故事作为例子,这位病人因为脑部手术后遗症而导致生活困难,无法再继续正常工作和生活,曾一度求死。但在蔡医师耐心的关怀与互动下,她逐渐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并开始积极面对生活。他说:「这些病人并非真的想死,而是痛苦难忍。当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减轻这些痛苦,他们自然就会放弃求死的念头,这证明这种苦是可以被照顾的。」
这位病人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透过细心的照护和不断支持帮助她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转而珍惜生命。蔡医师强调:「医疗人员在这些照顾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和同理心,才能真正帮助病人渡过难关。」
从绝望到希望 透过细心关怀让病人放弃断食重拾生命
蔡医师还提到另一位罹患鼻咽癌的女性病人,随着病情恶化和身心的巨大压力,她决心透过断食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甚至在病床头贴了一张小纸条,坚定地要求不再进食。然而,蔡医师并未立即否定她的选择,而是透过细心的关怀和深度的对话,引导她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
蔡医师发现这位病人过去有宗教信仰,便运用这一点与她展开对话,讨论佛教中对生命与死亡的看法,并帮助她回顾过往的生活,重新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病人逐渐从绝望中走出来,最终撤下了那张断食的纸条,重新恢复进食,并逐步接受了生命的现状。
蔡医师感慨道:「她本来是决意断食的,但在我们的照顾与支持下,她自己撕掉了那张纸条,改贴上了佛像。这种转变并非因为我们强迫她,而是她自己找回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这些经历证明了,许多看似无解的痛苦,其实是可以透过细心的关怀和支持来解决的。
生命教育与安宁疗护 为病人带来尊严与平和的终点
在回顾这些生命故事时,蔡医师强调,医疗团队必须接受全面的生命教育,才能真正具备照顾这些病人的能力。他提到,医疗教育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应包括如何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信任,同理并回应他们的情感需求。他坚信:「透过正确的照顾与关怀,可以帮助病人及家属从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转而珍惜生命中宝贵的时间。」
蔡医师强调,病人的痛苦并非无解,透过正确的照顾与关怀,可以帮助他们以尊严、平和的方式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他认为,我们有责任帮助病人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提早结束生命,这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也是医疗专业的真正实现。蔡兆勋医师的理念不仅限于安宁疗护,更涉及如何改变整个社会对死亡的负面看法,他呼吁医疗人员、政府、社会团体和媒体共同努力,推动更健康、更正向的社会文化。随着这些理念的推动,台湾的安宁疗护正朝着更人性化、更温暖的方向发展,让更多人在面对死亡时,不再是无助的等待,而是充满尊严的告别。
本文转载自《健康医疗网》,原文为:从极度痛苦中转念重生!「安宁缓和」让病人重拾生命的尊严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