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武德?马来西亚大学生提问张维为:作为过来人如何办瑞士永居

5月9日,黄日涵教授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道:“这个学生为啥提这个问题?张维为教授去马来西亚某大学讲座

被学生提问‘我想办瑞士永居,张老师作为过来人,能给一点建议吗?之前,张教授已经发文回应过,他不是瑞士国籍”。

在截取的视频片段中,确有一位大学生在讲座现场向张维为教授提问道:“作为过来人,请讲讲如何办瑞士永居?”

而镜头中,学生们随即是一片哄笑,其中还有一个学生清楚地发出了带着汉语“”的声音与嬉笑……

我操

不过,至于张维为教授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视频中并没有交代清楚。

关于张维为与瑞士的关系,他确实曾在那儿留学、访学过,而在2010年11月8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上,就有一篇题为《瑞士学者张维为参加圆桌会议》的新闻,当时,张维为还专门为此发文解释称:他并没有入籍瑞士,而可能是记者失误,应写成“访问瑞士的学者”云云。

看来,张维为没有入籍瑞士,很可能是真的。但是,他并没有言及自己是否在瑞士有“永久居留权”——即类似于美国的绿卡那样的证书呢?

所以,这次张教授出国演讲,这可不像在国内时,可以事先安排好照相、提问等环节,而人家马来西亚的大学生虽有一口流利的中文,但却不太会顾及张大教授的面子了——当然,如此不顾国际友谊,不给我们中国知名“爱国教授”面子,这是不是也有点“不讲武德”了呢?

下次,如果有马来西亚的名人来中国演讲,建议张教授可以教导学生们“以毒攻毒”——比如,像当年北大女生提问克林顿总统那样,或者像同济大学生提问德国总理舒尔茨那样,也给他们马来西亚人下不了台!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张教授而言,可能既好回答,也可能不太好开口。

其一,如果张维为并没有在瑞士拥有永久居住权,那么,就太好回答了,只需绽放其标志性的微笑说:“我不是过来人,没法讲给你听”,不就行了。

其二,但是,假如张老师真在瑞士拥有永居权,这就稍稍有点令人尴尬了。

按说,谁想在哪儿居住,甚至是移民入籍国外,都是个人自由,他人也不必天天在那儿“闲吃萝卜”,乱嚼这劳什子的舌根子,但这事之于张维为老师,却就有点特殊性了。

因为,张维为教授功成名就的人设形象,是通过对中国的赞美而获得——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用美国等西方的没落、腐朽作为鲜明对比,让其获得了官方与民间的双重声名与红利,所以,“爱国张天师”的网络盛名之下,如果其竟然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显然,对其人设形象就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了。

因为,这样的“爱国”名人,如果说与做是两码事,怎可能让人真正发自内心的信服呢?其言行不一、人格分裂,显然会令其人设形象,产生“左手持矛,右手握盾”的自我互搏之难堪了。

这在此前,已经有了不少类似先例,比如,同样是复旦教授的陈平,与张维为有着相近的“爱国”人设形象——陈教授曾有名句:“中国2000元的工资,比美国3000美元的工资生活得更好!”;可是,此言说罢,陈平教授却拿着中国的高额退休工资,跑到美国的别墅里,与嫁给美国人的女儿一家,其乐融融地接受资本主义腐朽生活的磨难去了。

还有另一位“流量爱国表演艺术家”的司马南,也早在十年前,就偷偷地在美国买了房,期间有人提及此事,司马南还多次“辟谣”,且声称要起诉“造谣者”。

但后来,在直播连线中被逼追问之下,不得不承认“我是在美国花25万多美元买了个小房子”——如此自我打脸的丑剧之下,将“终生不悔生华夏,家住加利福尼亚”的知名诗句,给本色表演得活色生香、梦笔生花!

一边大赚爱国流量钱,一边却润到自己用嘴炮攻击最狠的地方——还美其名曰“反美是工作,去美是生活”,如此人格精神分裂的“两面人”,除了能蒙住认知低下的群体,让他们以为这就是“爱国和民众的代言人”之外,其实,他们只能落得一个笑话而已,即使他们平日里所言,也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但也都在“说一套、做一套”的形象下,难以让人们听进去和真正信服了。

张维为教授能如此出名,与其独特的惊人观点有关,比如,他发表过诸如“瑞典加入北约,让北约变得更弱了”;“我们的农民贫困户有地有房,三菜一汤,相比他国好多了”;“越崇尚新闻自由的地方,人越无知,美国是典型”;“基尼系数作为西方标准,不能准确地适用于中国”等惊人眼球的言论……

如果这是在国内,其演讲或参与节目时,大家大多会心照不宣、非常默契地配合之,但到了国外,人家大多会“崇尚自由”,就可能“不讲武德”了——所以,还是建议“流量爱国表演艺术家”的教授们、大V们,最好不要出国开讲,还是我们中国最“安全”啊!

当然,我们的教授们,也并非都是像张维为、金灿荣、陈平、卢麒元;以及民间野路子“学者”的司马南、项立刚等,近日,就有一位据说也是复旦的教授发文称:

“刚跟学生说:‘巧言误国之徒的言论,少追。踏踏实实读书、写作、翻译’,说完,我就有点后悔了”。

事实上,就像武林江湖中,将“年轻人不讲武德”整成流行句的马保国一样,他明明知道自己在演戏,他也知道他们知道他是在演戏,可他们依然一起认认真真地在演戏……一个如此互玩、互戏的国度里,将“人生如戏”演绎得多么的淋漓尽致、巧夺天工啊!

而此时,如果站出来一个小屁孩,竟称皇帝没穿新衣,这岂不就是“年轻人不讲武德”了吗?——幸亏,这是在马亚西亚,要是在马亚“东亚”,那么,年轻人,你就等好吧!

这说明,中国人并不都是人格分裂者,并非都在生活中一套、舞台上一套地演着戏——“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或许也算正常吧;但不正常的却是,为何在我们这儿,反而是司马南之流,却活得更加如鱼得水呢?这到底是鱼的原因,还是水的缘故呢?哎,你妹的,哥哥我对此真是百思不得其“姐”啊!【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