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GDP 大陆这些经济大市掉队了?
不唯GDP,大陆这些经济大市掉队了? (澎湃新闻)
大陆《每日经济新闻》5日报导,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进入了强城时代!不久前,《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第2版)报告》出炉,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广州位列强城前五。这份强城指数,很大程度与2023年城市GDP排名一致,印证了强者恒强。但也有一些城市表现出现异常摆动,比如天津、郑州、重庆等城市的强城排名远远低于它们的GDP排名。更意外的是,经济表现难分伯仲的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强城指数上出现了巨大分化。
这些摆动和分化,意味着什么?到底怎样的城市,才称得上强城?
《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第2版)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编撰。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顶级的城市群,长三角和大湾区总是最受关注。
这份报告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长三角完胜,而且赢了两次。
数量方面,长三角呈现出碾压态势,19座城市入围强城。大湾区仅有5城,不仅远落后于长三角,甚至不如山东半岛城市群(6城)。
不仅如此,长三角城市强城指数与GDP排名之间的正向摆动更大,即强城排名高于GDP排名。
比如杭州GDP排名第8,强城排名第4;南京GDP排名第10,强城排名第6;宁波GDP排名第12,强城排名第9;无锡GDP排名第14,强城排名第10。
大湾区城市GDP排名与强城排名基本一致。这也意味着在「强」方面,大湾区的表现没有超出想像。
强城的前提是大城,即经济体量足够大。根据报告定义,GDP总量5000亿(人民币,下同,约合新台币2.2兆元)为「大城」门槛。
大湾区的经济高度集聚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4座核心城市,珠海、中山GDP并未过5000亿,此外香港也没有计入排名。所以拚强城数量,大湾区明显吃亏。
其次,两座城市群的面积也有天渊之别。长三角面积35.8万平方公里,而大湾区面积5.59万平方公里,不及长三角的零头。
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第2版)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表示:「这两个城市群实际上不是一个概念,如果按照大湾区的标准,长三角城市群里面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都可以称为独立的「城市群」。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大城强城指数较之于第1版,除了杭州、宁波之外,大多数长三角城市排名其实是下滑的,上海下降1位,苏州下降3位,无锡下降4位,常州下降8位,扬州更是从第16名跌到第43名。
原因在于新版指数指标体系在第1版「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万人专利授权量」「人才比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百亿元及以上市值企业个数」「城市数位化发展水准」「环境空气品质优良天数比率」和「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环境空气品质优良天数比率」方面,长三角城市排名普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