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靠公众辨别AI造假 要在立法上下功夫
AI生成图片越来越逼真,被用于多个领域,需要规范技术应用。制图来自腾讯混元大模型
近期,香港警方披露了一起多人“AI换脸”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2亿港元。随着近年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少电信诈骗分子通过“AI换脸”、模拟变声等手段进行诈骗。面对花样多变、层出不穷的AI诈骗手段,民众如何辨别真假?
对此,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长徐延豪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在AI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辨别AI造假手段是非常难的事情,要求公众可以用肉眼辨真伪也对公众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为减少AI诈骗风险,徐延豪认为,发布者要保证发布视频信息的真实性,如果视频是AI合成的,应该负责任地告知公众,并对通过AI诈骗负法律责任。公众也应该明白,在AI时代,眼见耳闻都不一定为实。另外,针对AI技术的应用,要研究如何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立法。
建议基础科研经费向青年科技工作者倾斜
2018年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近年来,一系列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为鲜明指向的人才评价改革新政密集出炉,“破四唯”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特别是部分高校在引人、用人上,“唯帽子”问题的历史惯性似乎依然存在。
“这的确是科技界议论较多、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徐延豪表示,近年来“破四唯”政策不断出台,“唯帽子”的现象有所遏制,整个评价体系都在向重学术的良性状态发展。
但徐延豪也坦言,这种情况已经存在多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在一些评价评审中仍存在一些“戴帽子”“比帽子”的现象。
“我觉得去掉‘帽子’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全社会都来倡导不‘唯帽子’、重学术、重贡献的氛围,并逐渐形成风气。”徐延豪强调,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形成不“唯帽子”和重学术、重贡献的良好风气,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表示,要加强青年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把一半以上的基础科研费用投向35岁以下的年轻人。
对此,徐延豪表示,35岁左右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处在创新力最强、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将基础科研经费向青年科技工作者倾斜,是非常正确的。但青年科技工作者想在某些领域取得成绩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希望这种投入可以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徐延豪进一步强调,如果这种支持是稳定的,那么青年科学家可以在没有资金压力的情况下,更自如地开展研究工作,这也更有利于他们尽快地产出创新性成果,全社会都应形成这种支持创新的氛围。
“科幻是先行一步的科研,科幻的终极价值是传播科学”
徐延豪曾多年担任中国科技馆馆长,他就如何做好一线科普工作在会上分享了相关经验。他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普工作的条件日益优越。日益强大的移动终端也让科技人员能更方便地参与科普工作,为科学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呼吁所有的科研人员、专业人士都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用通俗的语言和简单易懂的方式,随时随地向公众传播专业知识。”徐延豪指出,如今的科普工作不再只是专业机构所能做的事情,而是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参与其中的,这才能形成全社会都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让更多青少年热爱科学。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何加强民众对 AI造假可能性的认知,提高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方面,徐延豪表示,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辨别AI造假手段是非常难的事情,要求公众可以用肉眼辨真伪也对公众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为减少AI诈骗风险,徐延豪认为,发布者要保证发布视频信息的真实性,如果视频是AI合成的,应该负责任地告知公众,并对通过AI诈骗负法律责任。公众也应该明白,在AI时代,眼见耳闻都不一定为实。另外,针对AI技术的应用,要研究如何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立法。
徐延豪还提到了科幻电影在科普方面的作用。谈及当前爆火的国产科幻作品如电影《流浪地球》、电视剧《三体》时,他表示,科幻作品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把我们原来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变成现实。
“科幻是先行一步的科研,它可以给青少年提供很多联想,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徐延豪说。
但徐延豪也强调,科幻电影还是要回归本源。科幻不是妄想,而是建立在一定科学基础之上的联想。“我希望人们在对科学产生的幻想和联想感兴趣时,可以用艺术作品来呈现科学本身的奥秘和神奇。科幻的终极价值是传播科学,特别是可以在吸引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上发挥独特作用。我希望作家和创作者都来关注这方面的发展,投身这一事业。”
采写:南都记者 王玮 李玲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