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比贫比困”是对贫困学生的贴心关爱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刘扬涛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认定办法、改进认定方式。这一通知精神,是对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贫困生认定方面存在问题的正视和纠正,体现出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贴心关爱。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面闹出不少笑话。有的提出从学生的手机消费额来判断其是否贫困,有的提出从学生的手机品牌来判断。媒体还报道过,某高校的一位贫困学生因穿了一双二手的耐克鞋竟被取消了助学金,引发社会关注,让不少人对这些高校识别贫困生的做法感到困惑。

准确判断学生是否贫困,落实好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贫政策,的确需要认真负责,需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不过,这不应该成为不考虑贫困学生本人感受的理由。一些高校声称是为了公开,竟让申请贫困补助的学生在班里宣读自己的申请,形成事实上“谁家更贫困”的公开评比。这种做法,伤害了不少申请贫困补助学生的自尊心。为此,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不愿去申请补助,影响到其学业的顺利推进。

目前,很多高校在衡量学生是否贫困时,基本上都是让学生本人提供一张经其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核实盖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必须主动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交证明,学校要做的只是审核评定。这样的模式,固然具有较好的操作性便利性。而对于那些没有填报表格但事实上的确贫困的学生,显然不应被视而不见。

如此看来,叫停贫困学生认定中的“比贫比困”,是一种当务之急。而完善相关政策,诸如加强对高校学生生活的跟踪,加强对学生家庭状况的摸排分析精准掌握学生家庭状况,精准确定贫困生范围,把真正贫困的学生找出来,帮助他们顺利办下补助,及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标题:不让“比贫比困”是对贫困学生的贴心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