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第七年,拥有稳健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感觉最近没有收到我们的推送,可能是因为公众号又调整了推送规则,导致推文没有推到你们的跟前。请星标我们,或是多多给我们留言,点赞,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 主播/夏忆,配乐/丢火车《白兰鸽巡游记》,张栋《时光如河》。

撰文 | hikaru

编辑|97

七年没上班?是什么感受,大概便是心里百味杂陈,又不知从何说起。

最近我总有一种时间过得既慢又快的感觉:慢是因为,一旦忙起来,每天要做很多事情,很晚才能上床睡觉;快是因为,每一天、每一周似乎都是前一天、上一周的copy粘贴……不知不觉,这一年就在从始往复中过去一半了。SOHO七年,环顾四周的熟人朋友,再没有比我久的,不由得感慨颇多。

意识到自己离开职场已经七年了,还是在最近。前几日,受朋友之托,做了一次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采访,在经过一系列题目的“灵魂拷问”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次很好的自我反省和沉思的机会。

其中最扎心的问题,莫过于“你这七年有什么收获或进步”?那一刻,我是沉默的,因为我发现自己无以回复。

回顾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呢?

我的自由职业生涯开始于2017年。年初,辞了国外的工作,一边旅行,一边做兼职撰稿人,年中,回国。决定做自由职业的原因很简单,之前职场的人际关系很复杂,让我感到厌倦,想过一种清净的生活。

那时,身边的人大部分还在上班,SOHO的并不算多。后来,像我这样的人,拥有了一个听起来很高级的名字——数字游民。

今天再回想起这个决定,我仍然会觉得挺大胆的,我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信心就决定SOHO。如果能够回到那个时候重新做一次选择,那我肯定会找个公司上班的。作为80后,虽然也面临着职场女性“35岁危机”,不过,那时工作相对而言还是好找的,我自认还是有好机会的。

我今天也不后悔当时做的决定,因为后悔也没用,只会徒增烦恼。只是反思起来,我想说的是,35岁,其实还是个“年富力强”的年龄,在如今这种形势下,从长远考虑,应该在职场多积累点经验、人脉和财富,这样后面的人生才会更轻松一些。

虽然是持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开始了自由职业的生活,不过应该说我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有之前一些资源的积累,加上朋友的推荐介绍,很快就接到了项目。

最开始那段时间,我做过很多类型的工作,策划、文案、翻译、企业宣传……总之,以前做marketing的百般技能,几乎都用上了。我最初是想做个人工作室来着,还在衡山路的一个共享空间租了工位,甚至还计划找个助理帮忙,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没招到,只能自己单干。

一开始的收入,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独居有房无贷的我,没有什么大项开支。不用挤地铁,每天睡到9点醒,闲来去看看展览,听听音乐会,经常还能错峰旅行,所以我过得还算舒服。

不过SOHOer的最大痛点,就在于它真的很不稳定。2019年下半年开始,工作量遽然减少,我开始变得很闲,有时一周开两天电脑就能把事情做完。到了2020年,疫情又开始了,本来谈好的项目又撤掉了一些,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最开始感觉经济走势不佳的时候,我就开始想应对方法了。一方面是开始找工作,那时也有一些不错的面试机会,不过,作为一名直逼“40岁”大关、且在国内工作经历已经断档六七年的人来说,找到合适的工作真的不易。我后来放弃了投简历,是因为我发现很难找到和出国前同level的职位,去做基本职位,可能还不如继续做数字游民。

另一方面,我开始尝试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比如剪辑、摄影等等,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我发现自己很难在这些领域里做出成绩,还不如在自己擅长的内容创意方面深挖。

其实,在疫情开始的头一两年,每个人过得都很难,身边不上班的朋友非常之多,要么是被裁的,要么是辞职之后还没找到工作,他们都被动地成为自由职业者。

据我观察,他们的状态是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各种资格证书,一边在做一些兼职,比如做团购、写写稿件之类的,不过对于从公司里出来的人来说,这样的兼职机会也并不多。

而我,作为一个“资深”自由职业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显示出一点优势——即便是在最闲的时候,我每个月也都有项目做,收入能够cover掉生活费,不用为生存担心。

转机是在2021年夏天来临的,那段时间,我回老家过暑假,手头的项目突然间就多了起来。我每天吃过早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天要工作满七八个小时。

这段时间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身边待业的朋友们也都陆续找到工作,有的人gap了半年,有的gap了一年。当然,重返职场之路也是千辛万苦,像是一个朋友在一年之内换了三个工作,其中有两个工作地点都是上海之外,最后去了周边城市上班,周末回上海陪家人。

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毕竟40岁的中年人,能够重新在职场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已经很不容易了。

去年也是疫情反复、考验耐心的一年,不过意外的是,我的工作倒是久违地进入了稳定的状态,有几个很固定的项目在做。不过说实话,这几年疫情一直反反复复,我也没有太多心思,好像也没有办法考虑和规划未来的发展。

进入今年之后,明显感觉情况又不一样了。经济复苏并没有如期待般到来,另一方面,生活成本又在持续增高。对于每个人而言,别说跳槽了,保住现有工作已属不易。

在这种形势下,我的感觉是自由职业也更不好做了。一方面,甲方的预算在削减,报价越来越低,也很难遇到稳定而有具有性价比的项目;另一方面,项目的要求和标准却在不断提高,必须要做出比之前更深度、更有创意的内容,才能维持现有合作。

当然,这也不是自由职业者们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都变得更卷、更加内耗了。

就个人而言,我切实地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也可能是“七年之痒”吧,像是工作一直局限于相同的范围内,技能没有实质提升;以及,疫情后几乎都是线上交流、居家办公,社交圈越来越窄,甚而感觉自己游离在这个社会体系之外。

不上班,确实是无需受KPI和绩效考核的束缚,不过,另一方面,也确实令人容易陷入一种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这些年有什么收获?我觉得很惭愧的是,自己在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上好像是在原地踏步。

还有一种对于未来的隐约担心,谁说数字游民就不会失业呢?眼下,SOHO的成本越来越高,要自己交社保,每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还要考虑到父母和自己的养老问题,做一些资产的储备,这些,都是切切实实的压力。

因此,最近我不由得又隐隐约约产生了找个班儿上的念头,不过,一想到找工作的艰辛和很可能的一无所获,以及格子间里那种令人窒息的敲电脑键盘声音,我就又纠结了。

我目前的想法是,从旅居开始,看看有没有可能换个城市居住或工作,看一看换个环境会不会解决这种生活的停滞感,获得一些新的灵感。

身边熟悉的朋友们倒是都回到职场上打拼了,相识的人中,似乎只有我一个人在“游民”。大概是因为在这种时期,还是有固定工作更令人安心,毕竟在城市里,每天一醒来,就有好多要花钱的地方,况且中年人,大多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追求稳定。

不过,远离职场七年,我觉得还是有许多想要分享的。无论是对于有自由职业打算的,或者是目前仍在职场内卷的,或许都可以提供一些经验或借鉴。

眼下并不是做自由职业或创业的好时期,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轻易gap或裸辞,一旦如此,你可能将面临相当长的空窗期,而且也会影响到之后的求职。不折腾,保持稳定的生活状态或情绪,是普通人对抗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实在想要SOHO,那么还是要明确目标——你希望从中获得什么,以及将要付出何种代价或成本,并做好心理及物质准备。

而在职的时候,可以多积累一些人脉或者客户资源,或者多学一些技能。万一哪天被动离开职场了,说不定就能用上。毕竟眼下除了体制内,应该没有哪个工作可以说是绝对稳定的,未雨绸缪很重要。

最重要的是,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形下,人的确容易失去目标或动力,但还是要尽可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要对未来有一点信心。说不定什么时候,转机就来了,就像我身边的朋友,被优化过,gap过,最后也都找到了工作。

最近我用来抵御虚无感的一种方法,便是读历史类的书籍。把视角放到上下几千年,会让你觉得,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眼下的这点挫折或者低谷,真的不算事儿。人吧,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生物。

尽管很难,但我们都应该找到能令自己开心的事情或生活状态。不与自己内耗,每一天都能感受到一点收获或快乐,把这一天过好,把这一年过好,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本文作者:hikaru,一个最近喜欢看书、发呆、写东西的闲人。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插画师 Hiroki Kawanabe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虚度时光

更美,更自由

公众号|视频号|微博|豆瓣|荔枝FM|小红书

搜索:好好虚度时光

应聘请发送“应聘”至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