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爱诺兰 《敦克尔克》遭法、印批评

图文/镜周刊

克里斯多福诺兰被誉为当代最有权势的导演之一,不管他想拍什么题材,不只有电影公司支持他,他看上的明星也会乐意演出,更重要的是观众都进戏院捧场,他的粉丝在PTT上有「诺兰教」的美名。但他的新作《敦克尔克大行动》意外惹毛了法国人、印度人。

《敦克尔克大行动》(Dunkirk)叙述二战时期,英国派出的数十万大军德军团团包围,困在法国敦克尔克的海岸边,却迟迟等不到船舰前来撤退。电影一推出就赢得好评,也再次证明克里斯多福诺兰(Christpoher Nolan)的才华给了战争片全新的观点问题是,改编史实的这部片,却在法国、印度等地遭到严苛的批评。

法国媒体一面倒批判这部片,主要是嫌弃电影完全没有提到法国人贡献历史上是法国动员的3万人部队,抵挡了德军的攻击,才让英国士兵机会顺利搭船撤退,而电影里却对这件事只字不提。

尤有甚者整部片出现了唯一的法国士兵,却是只有几句台词,而且被描写为「落跑」的阿兵哥。法国报纸《Les Echos》如此批评:「电影只向英国部队致敬,完全忽略了法国士兵坚守岗位奋战到底,直到最后一艘载离英国部队的船只消失海平面上为止。」

而一位二次大战历史学家也说:「法国人在本片惨被消音。」法国另外一间媒体《Le Mond》则批评,「当时一起撤退的12万法国士兵,以及4万名牺牲生命抵抗德军的法国部队,通通上哪去了?」事实上,法国教科书还可以找到当年的照片,照片中是英国士兵用枪托殴打那些想爬上撤退船只的法国士兵。讽刺的是,电影有一段情节,就是英国士兵阻止法国阿兵哥搭乘撤退的船只。

无独有偶,《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也批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士兵的卓越贡献,在这部片被完全抹去。因为当时印度属于大英帝国,共有500万名士兵被征召加入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学家Yasmin Khan认为在敦克尔克撤退行动中,就有印度士兵加入战场,换言之,打赢二次世界大战的不是英国,而是大英帝国。

另外一位历史学家John Broich则赞扬印度士兵在撤退行动中,无惧战火威胁、有组织撤退,「也许他们人数不多,只有几百人,但如果影片能提到他们的存在,可以提醒世人印度皇家军队也在战争中的。」

至于导演克里斯多福诺兰,则认为《敦克尔克大行动》不是从政治角度讲述战争,「这部片也没有出现邱吉尔,也没有挤在战情室的将军讨论该怎么撤退,这是一个关于生还的故事。」

更多镜周刊报导影评】《敦克尔克大行动》 超越战争的普世价值【本周新片】《敦克尔克大行动》 重现史上最大军事撤退【镜来看电影】《敦克尔克大行动》带你重返二战不知「1世代」哈利很红 诺兰拍片好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