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妖股!「这档股票」今年股价飙涨逾100% 转攻封装获利大暴增
▲大量科技今年股价暴涨超过一倍。(示意图/pixabay)
文/王子承/今周刊
深耕PCB产业多年的钻孔机大厂大量,透过董事长王作京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卡位AI伺服器用钻孔机、半导体量测设备两大新应用,带领公司成功转亏为盈。
在产业景气急冻、中国竞争者崛起的双重夹击下,PCB(印刷电路板)设备业者大量科技,为何业绩能逆势成长,今年股价暴涨超过一倍;董事长王作京甚至发下豪语,旗下高阶钻孔机与半导体用检测设备,2025年营收都可望翻倍。
1980年创立的大量,最早是以生产光学镜片的研磨皿起家,21世纪初期开始转做打卡钟上的字轮切割,奠定转做PCB产业的基础。
早在20年前刚打入PCB产业时,王作京就很清楚,切割、钻孔设备的困难。欧美大厂因掌握有如心脏般的控制器,因此能供应性能较佳的高阶产品,但对台湾终端厂商来说,外国设备的控制器未必完全符合需求,一旦出了问题,维修更是旷日费时,王作京因此萌生自行开发控制器的大胆想法。
▲从小小的打卡钟雕刻机出发,董事长王作京带领大量科技多次转型,取得台湾大厂信赖,一度称霸全球PCB切割机、钻孔机市占率双龙头。(图/今周刊)
看准送修费时繁琐 转而自研精密控制器
台湾海洋大学轮机系毕业的王作京,专业背景和科技完全扯不上边,他毕业后先进贸易公司、后加入螺丝工厂三星科技,为自己赚进了第一桶金,才与几位大学同学一起创立了大量科技。但直到2003年前,他都只是大量的投资人,并未实际主导经营。
这位没有技术背景的董事长,很愿意向外求才。当年,刚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研究所毕业的简祯祈,正因为硕士论文题目是CNC控制器软体,就被王作京找进大量上班,如今一路做到公司总经理。
因为这样的决心,大量在○四年就开发出第一具台湾制的控制器及软体,由于可替客户量身打造能精细控制钻孔强度的机台、价格又只有欧、日品牌的三分之二,快速取得台湾大厂信赖,一度稳居全球PCB切割机、钻孔机市占率双龙头。
尽管技术领先,但中国同业透过抄袭、将控制器改为简易的马达控制等策略,抢攻低阶市场,大量的钻孔机市占逐年流失,迫使王作京认真思考公司的第三波转型策略。
拥有敏锐产业嗅觉的王作京发现,快速兴起的AI伺服器产品,也需要用到相当多PCB,只是AI伺服器用的PCB,一片要价动辄数千甚至上万美元,且无论钻孔数量与堆叠层数,都比手机、笔电等消费性电子产品要多得多;客户原本惯用的钻孔机,用在AI产品上的良率和效率都不够理想。在王作京眼中,这犹如天赐良机。
他不等客户提出需求,在2023年主动研发出结合相机与软体功能的钻孔设备,能够将拍到的影像传回电脑,再让电脑判断钻针应该放置的正确位子、要钻多深。
搭AI伺服器热潮 高阶钻孔设备抢市
这项新产品,正巧赶上辉达带动的AI伺服器热潮,也获得金像电、瀚宇博德等客户肯定。一位伺服器板客户就指出,「在高阶钻孔机市场上,领导品牌还是日本日立,但试用大量设备以后发现效能不错,未来也会继续使用。」
大量在法说会上透露,高阶钻孔机今年出货量已较去年翻倍成长,预估明年还能再翻一倍。
除了传统PCB,大量在全新跨足的半导体设备业务上,也有所斩获。
王作京曾担任台湾电子设备协会(TEEIA)理事长,2018年他在一场活动上,与台湾科技大学(简称台科大)晶圆平坦化创新研究中心执行长陈炤彰聊天时得知,台湾半导体大厂正为了无法掌握磨平晶圆用的耗材「研磨垫」寿命,深感困扰。
这块研磨垫换得太晚会影响良率,「但用肉眼无法判断寿命剩多长,晶圆厂希望能找到精准监控耗材变化的方式。」陈炤彰解释。
尽管研磨垫在半导体制程中所占的成本比率不高,但王作京认为这是大量切入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大好机会,于是立刻拿出两千六百万赞助台科大,与半导体大厂合作进行三方实验,研发相关技术。
因本身拥有软体技术,大量先设计出能够判断研磨垫表面型态的设备,再写出分析影像资讯的演算法,并依晶圆代工厂反馈即时调整。经过四年反复修正,终于在2022年开发出令双方都满意的量测研磨垫耗损技术,客户能更精准掌握替换耗材时机,在维持良率与控制成本间取得平衡。
4年磨合,换来的不只是设备订单,更博得了客户信任;今年起,这家半导体大厂又给了大量另一个机会,在产线中导入大量提供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进行如CoWoS瑕疵检测等应用。
目前,半导体设备占大量全公司营收1成左右,但随着两项设备皆打进重要客户,这项事业营收从今年下半年就已有起飞趋势,预期明年业绩也将翻倍成长。
从小小的打卡钟雕刻机出发,王作京带领公司多次转型,现在虽已经打进AI伺服器、半导体供应链,却仍持续布局如AR眼镜、玻璃基板等新应用。因为他深信,不断找出新商机,才是公司持续成长茁壮的不二法门。
更多今周刊文章新北一坪100万是疯了!颜炳立:年轻人不懂房市有春夏秋冬…2025年有人赔钱7折卖屋?他回3个字继承上亿遗产却「电话一接通就挂断等回拨」...我在国税局查税10年,见证有钱人的共同点: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