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退! 林佳龙再抛首都文化治理政策

林佳龙(取自林佳龙脸书)

民进党台北市长选举布局进入倒数,争取提名的前交通部长林佳龙今天再抛首都治理的文化政策,并提出都计有文化、对话有文化、空间有文化、内容有文化、教育有文化及交流有文化等六大治理方向,勾勒首都文化生活十字轴,盼带动台北新文化生活运动。

林佳龙今天推出他首都愿景12门课中的「文化治理篇」表示,首都发展若少了蓬勃的文化力,城市的自我与灵魂必然不完整。当文学、电影、音乐、表演、视觉策展,成为市民的日常话题,那会是首都美好的生活场景,也自然会提升城市的集体素养,要达到这样的样貌,文化要能与生活紧密结合。

因此,他认为,城市文化治理不局限在现有文化局的行政分工上,而是在施政上强调文化领政。他以台湾人所重视的饮食文化为例,近年在台北窜起的咖啡店、茶馆、创意料理,已成为庶民文化崛起重要的场域,台北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

林佳龙表示,一座城市只会因文化而伟大,主流、非主流、大众、小众文化,都该各自精采。透过文化生活,台湾能进一步建立自我,并立足世界。因此,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是该被首长重视的面向。

他说,首长应致力于提高城市文化预算比例,并能察纳民间的意见,制定宽广的文化政策。以台北市预算一年约1700亿来算,假如多提拨1%的预算用于文化上,每年首都可增加17亿的预算。

然而,若要以文化作为城市治理的主体,形塑城市性格的元素,发展对外行销的文化品牌,他认为,每年增加17亿的预算,也是杯水车薪。因此,唯有提高全体行政部门的文化观念及预算,才能逐渐达成文化治理的目标。

他希望透过文化空间的塑形、人文历史的传续与文化发展的行动,提出文化内容、文化空间、文化产业的立体化文化愿景,打造更好的 Taipei Plus城市,期盼台北再次因文化而伟大。并提出六大治理方向,盼带动台北新文化生活运动。

一、都更有文化:未来都市更新的计划,应先提出社区创生的计划,以街廓或社区为单位推动都市更新,纳入文化生活远景、文化资产保存及文化公共参与机制,在台北都市转型的过程,强调文化先行的基本观念。

二、对话有文化:主张召开大型「台北城市文化会议」及周边活动、并以文化为题制订台北主题年。市政府应每年编列预算办理,让民间意见交锋,邀请各局处首长入席聆听,欢迎文化界的力量,参与改变城市治理思维,共同制定文化政策。

三、空间有文化:为发展城市街区文化及扩大文化场馆功能,他勾勒「首都文化生活十字轴」,从最北的北投到最南的文山;从最西的万华、大稻埕到最东的南港延伸。以人文历史为纵深,由点到线至面,串联台北旧城街区到新创基地。在十字轴上可运用的闲置空间,也须妥善运用,并优先考虑独立文化的需要。

四、内容有文化:检视现有鼓励文化内容的方案,强化补助,并与文化部「文化内容策进院」交流合作,扩大首都文化内容的投资。

五、教育有文化:思考「文化体验」的方案,让亲子共同参与文化活动。北美馆长年投入在儿童艺术教育的耕耘,未来应有更多的预算,持续发展。

六、交流有文化:现有具国际能量与识别度之节庆活动,应扩大至盛会城市的思维,带动文化交流及观光价值。

林佳龙指出,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认为,观光与文化的结合是一种非常有利的经济引擎,欧洲 50% 以上的旅游活动都是由文化资产所带动,也是观光部门中成长最快速的部分,然而台湾文化消费支出仅 3%,相对日本 8%、韩国 5.4% 却来得低。

他认为,台湾应该充分借由参加表演艺术的文化旅游、参与庆典或其他文化活动、参观历史遗址与研究自然、民俗或艺术以及宗教观光等旅游活动,汲取新知识、经验与体验,才能满足人们特定的文化动机与对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他的治理愿景,将致力于突破文化行政分工的单点思维,推动台北新文化生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