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看人受苦 「社关员」写下精神病患的日常
「社区关怀访视员」任依岛,因为工作需要,走入精神病患家中,协助和陪伴他们度过生活困境,写下《屋檐下的交会》一书,获得今年台北国际书展非小说组大奖。(许文贞摄)
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让精神疾病进入大众视野,但精神病患的污名和歧视在社会上依然根深柢固。担任医院「社区关怀访视员」的任依岛,因为工作需要,他走入精神病患家中,协助和陪伴病患及家属面对各自的生活困境,更将他看到的精神病患的日常生活,写成《屋檐下的交会》一书,获得今年台北国际书展非小说组大奖。
任依岛表示,当我们谈到精神病患,常常只看到「症」或「病」的标签,但其实疾病只是这些人的一部分而已,「我写这本书的原因,就是希望能让大家看到标签底下的人,了解这些人只是『带病生活』,让这些精神病患也还原成人。」
例如,书中提到任依岛和患有思觉失调症的个案阿荣问起爱听的音乐,才知道平时只能用精简字词回答的阿荣,其实爱听费玉清、邓丽君、伍思凯等歌手的歌,甚至学会用手机上网搜寻youtube来听。任依岛表示,又例如一位患躁郁症的妈妈惠娴,即使生病了,她依旧是一名关心孩子学业,在孩子大考前拿着准考证去拜拜的母亲。
任依岛表示,被政府列管的精神病患,会由卫生局的公卫护理师评估,看需不需「社关员」做「入家服务」,「病患往往不只面对精神疾病,有的还会遇到家暴、就业、药瘾酒瘾等多重问题,公卫护理师就会将有需协助的个案转交社关员,也让我有机会亲身认识、观察在专业医疗场域以外,精神病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
1977年生的任依岛,原本大学就读商学院,因为接触学校心辅资源,成为义工,后来决定转考心理系,走进心理咨商领域,后来成为「自杀关怀员」和「社关员」,9年来走在第一线,成为病患在医疗和生活中间的衔接桥梁,有时甚至是病患生病后第一个踏入家拜访的「外人」。
虽然工作让任依岛身处社会最受到歧视的阴暗角落,他表示,支持着他前进的,是来自家属和病患的回馈,「陪伴他们,其实不容易获得成就感,因为他们的情况不一定会好转。但每次家属和病患的回馈,会让我知道,这个工作很重要,我不想再见到别人受苦了。」
第13届台北国际书展大奖今日揭晓,「小说奖」由胡晴舫《群岛》、陈淑瑶《云山》、李维菁《人鱼纪》获奖,「非小说奖」由任依岛《屋檐下的交会》、陈怡如《女同志X务农X成家》、蔡庆桦《美茵河畔思索德国》获奖。
「儿童及青少年奖」由黄一峰《怪咖动物侦探》、张友渔/林一先《江湖,还有人吗?》、安石榴《那天,你抱着一只天鹅回家》获奖,「编辑奖」则由宝瓶文化总编辑朱亚君获得。金蝶奖金奖为洪彰联《麦葛芬》,银奖为谢荣雅、徐宗懋的《海上丝路与世界文明》,铜奖为刘克韦《一定曾经有狂喜》。所有入围作品将于台北国际书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