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試管失敗 台大醫揪可能與腸道無害梭菌有關
不孕症妇女体内黄体素不足是试管婴儿治疗失败、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台大医院与中研院合作,发现名为「无害梭菌」的肠道菌会代谢黄体素,一多就干扰排卵周期。
这项研究论文已于今年11月被著名肠道菌期刊GutMicrobes接受并刊登,台大医院今天召开记者会说明研究成果。
参与研究的台大医院妇产部生殖内分泌科医师陈美州简报指出,黄体素与人体月经周期、妊娠和胚胎发生息息相关,体内浓度过低是造成不孕症以及早期流产的主因之一。
因此在人工治疗过程中,常会借由口服、阴道栓剂及注射等不同方式来替患者补充黄体素,完成子宫内膜整备。陈美州说,但吸收效果明显存在个体差异,尤其是口服黄体素,有的人即使接受标准或更高剂量的黄体素,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依然不足,明明胚胎很漂亮,却仍着床失败,或流产风险增加。
研究团队针对14名年龄介于32岁至42岁、接受人工生殖治疗的不孕症女性,不论试管婴儿成功或失败,一一分析比对其粪便检体中的肠道菌丛,从数千株细菌才筛出原来「无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具有专一性,能代谢黄体素并透过肝肠循环影响其在血液中的浓度。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殷儒说明,仅有5%到10%黄体素会透过粪便排泄到人体外,其余多会在小肠末端重新被吸收利用,达到人体内荷尔蒙平衡。但团队研究求诊患者的肠道菌状况发现,不孕症女性肠道内无害梭菌量较常人高,且这些无害梭菌普遍会分解黄体素。
江殷儒解释,无害梭菌在人体肠道中常见,过去被认为对人体没有明显害处,但近年发现其可能与肠道发炎、腹泻,甚至菌血症有关。团队进一步将其殖入小鼠肠道,发现12周后小鼠血中黄体素浓度明显降低,且动情周期消失、滤泡发育受阻。
陈美州表示,这项研究成果可能为不孕症治疗带来崭新的医疗策略,目前研究团队还在进一步希望能透过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找出无害梭菌对不孕症的影响力有多大,包括是不是唯一关键、抑制无害梭菌会不会破坏人体肠道菌丛平衡等。
她强调,建议不孕症女性应饮食多样,肠道菌丛更多元,让坏菌的影响力变小,至于未来能否透过「粪菌移植」方式治疗,还需要更多临床观察及研究才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