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竟与肠道相关!台大研究「无害梭菌」成黄体素异常关键
▲台大医院与中研院携手突破性研究,揭开不孕症妇女黄体功能不足与排卵异常之谜。(图/记者洪巧蓝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不孕症女性体内黄体素不足,人工生殖就容易失败,但是有些患者口服黄体素仍不见效果,台大医院今(29)日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证实黄体功能不足与排卵异常竟然与肠道内的「无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相关,如果体内此菌浓度过高,就会降低黄体素含量,长期作用则会对排卵周期造成影响。这项研究也是国际间首次发现特定肠道细菌与不孕症的关联。
台大医院今日召开「揭开不孕症妇女黄体功能不足与排卵异常之谜」记者会,研究由台大医院妇产部生殖医学中心主任陈美州与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殷儒领导的研究团队进行,成功揭示不孕症妇女体内黄体素(progesterone)代谢异常的关键因素。
台大妇产部主任杨政宪指出,黄体素是确保胚胎顺利着床和正常怀孕的关键荷尔蒙,体内黄体素含量不足,是试管婴儿治疗失败和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也因此,黄体素补充在不孕症治疗中很重要,有包含口服、阴道筛剂、注射三种途径,来补充黄体功能的不足或完成子宫内膜整备。
然而黄体素吸收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陈美州指出,虽然口服补充方式最为传统与简便,但差异性大,部分患者即使接受标准或更高剂量的黄体素,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依然不足,导致胚胎着床失败或流产的风险增加。
▲有些人做人工生殖却因为黄体素不足而失败,人工生殖资料照。(图/记者赵于婷摄)
为了解其中差异性,研究团队针对14名在台大医院接受冷冻胚胎解冻疗程女性,透过粪便检体去分析她们的肠道菌丛,从数千株肠道菌中发现「无害梭菌」,能代谢黄体素并透过肝肠循环影响其在血液中的浓度。
江殷儒说明,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抑制此菌有助于提升黄体素浓度,而此菌的长期作用则会干扰小鼠的动情周期与卵泡发育,相当于对人类的排卵周期造成影响。
陈美州指出,透过这样的研究成果,未来可以帮助不孕症患者找到个人化的最佳的黄体素补充策略,容易不足者尽量补充至最高剂量,以提升治疗效果与成功率,或是透过针对肠道菌丛进行调控,抑制无害梭菌或者让其比例下降,改善患者对黄体素的吸收效率,为未来人工生殖技术开拓新的可能性。
此研究为不孕症治疗带来崭新的医疗策略,也强化了肠道菌丛对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基础,于2024年11月7日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肠道微生物》(Gut Microbes),研究团队正于台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探索黄体素代谢肠道菌对于临床的实际可能应用。
陈美州也提到,研究分析风险较高族群包含肥胖、月经异常、年龄较长女性;且由于该菌喜好糖份,要降低风险可减少糖类食物摄取,也可以让自己饮食内容多样,或补充益生菌来增加体内肠道菌相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