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6长期担任大陆空投、特种作战

空军军史馆军机展示场陈列的C-46运输机。(高智阳提供)

中华民国空军的运输机部队,经常被士兵们俗称为「老母鸡(机)」,这个外号从何时而来?现今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源自空降部队,将伞兵跳出机舱形容成「母鸡下蛋」,由于每一种运输机都会执行伞降任务,也因此,空军每一代的运输机都被称为老母鸡(机)。

然而,根据空军口述历史,指出是C-46运输机的独特机鼻,看起来像是母鸡的嘴喙,所以才被形容为老母鸡。来介绍名符其实的第一代老母机:C-46。

美国寇蒂斯C-46「突击队」(Curtiss C-46 Command)运输机,开发于1937年,当时为了争取商用高空、大运量客机市场而设计的,为此也研发了许多专利,比如高空客舱加压技术。不过,或许是对新技术的不放心,未能从客机市场上取得订单,寇蒂斯只好转向军方推销,终于获得美国陆军航空兵团(USAAC,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亨利阿诺德(Henry Arnold)的兴趣,看中了C-46的运输能力,就是这个一念之间,才使得C-46成为二战时期最重要的运输机,总生产量达到3000多架。

在二战时期,C-46主要服役于中缅印战区(CBI),它是「驼峰航线」最主要的角色,其地位可能比同期的C-47「空中列车」(Skytrain)还重要。因为与C-47相比,C-46的运输量更大,几乎是C-47两倍,能够装载沉重的山砲与小型卡车、吉普车,对于缺少武器生产能力、机械生产能力的中国来说,实在非常重要。

然而,飞越喜玛拉雅山对当时的航空技术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C-46本身又有缺少自封油箱、机械结构复杂等问题,再加上飞抵中国昆明以后,昆明这里的维修条件也很难把它维护到良好,导致抗战时期,C-46的故障率与失事率都相当的高,即使C-46运输量是C-47的2倍,但事故率也是C-47的两倍,每一次出勤,都是空军委员会相当困难的决定。

抗战胜利之后,旋即国共发生冲突,在最后的时刻,C-46担任起重要物资撤往台湾的任务,其中包括国库黄金。根据中华民国前空军中将张麟德的回忆,大约是在徐蚌会战后不久,当时他的运输机中队驻防上海江湾机场。某日一群「不速之客」前来指定要运输重要货物,表明身分是中央行的人,张麟德接过运单才知道要空运黄金。据他所说,当天他带领9架C-46运输机从上海直飞台北,「每架飞机装载2.7吨,这是C-46的最大运载量」,抵达松山机场后,已有央行接应人员处理,而9架C-46立即再飞返上海,继续其他的运输任务。

在迁台后,C-46持续担任大陆空投、特种作战、远洋及本岛外岛之行政运输及官校空运组飞行训练用,表现卓越,至民国58年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