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线‧上-金融科技的创新之路
新科技为金融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图/本报资料照片
科技已渗透在全人类生活中,金融业近年也强调科技运用的重要性,尤其当生成式AI兴起,更为各行各业迎来一场AI的革命。在这股科技浪潮中,各国纷纷希望成为「金融科技中心」,以掌握未来经济的主导权,而台湾也不例外,不能永远只靠一座「护国神山」。
然而,在追求创新、快速发展与如何成为顶尖的同时,背后真正的问题或许是思考如何将资源有效投入在最具效益的领域,以及是否清楚发展新科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更重要的是,发展新科技的人和企业,乃至于整个社会,是否具备接受与适应新事物的心态?或者其实是带着排斥和恐惧的心情看待?只要心态封闭,创新就难以真正到来。
在亚洲,金融科技的发展各具特色,并呈现出不同的优势与挑战。新加坡和香港是全球金融科技的枢纽,两地政府皆积极提供创新资金,吸引国际人才,新加坡更是早在十年前就推行了「智慧国家2025」计划,推动全方位的智慧国转型,只要靠一支智慧型手机就能完成生活大小事,因此成为亚洲吸引金融科技新创企业的重要据点。
日本则以稳健著称,如同其民族性,与大胆开放的国家相比,称不上有太多颠覆性的创新,反而是专注细节、稳扎稳打,其金融科技应用更侧重于结合传统金融服务,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交易透明度,或透过AI改进投资建议。同时,日本政府积极参与金融科技监管,试图在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平衡。
相比之下,台湾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上有丰富的人才,也有一定基础,但仍存在结构性的挑战。例如,在规范层面,有金融科技业者提到,在台湾大多时候是「法规未规定的不能做,而不是法规未禁止的可以做」,因此造成过去的金融监理沙盒推行不顺遂;在营运方面,则受限于市场规模、人才外流,以及部分新创公司面临资源不足等问题。
此外,台湾在部分传统金融业与科技整合方面,尚未充分发挥效率。例如,许多银行已推出数位银行服务,但用户体验与市场竞争力仍有待提升,其数位App与核心系统也不见得有整合完毕,反而需要额外的人力维护。
新科技为金融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根据自身优势与需求,将资源聚焦于最具潜力的领域。此外,如何培养人们适应科技的心态,才是能否创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