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深一度|从一家国有大行实践看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普惠金融位列其中。
当前,普惠金融领域需求如何?经过多年高速增长,普惠金融未来空间还有多大?有哪些问题待解?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详解一家国有大行对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今年以来,农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加超1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客户增加100多万户,增量均位居同业首位。与此同时,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这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实属不易。
“从我们的业务实践看,小微企业虽然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小微企业经营逐步好转,新经营主体、新业务场景、新金融需求不断涌现,普惠金融发展仍有很大空间。”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黄建勤表示。
完善的组织体系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保障。据了解,农业银行在董事会和高管层设立专门的普惠金融相关子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约300家普惠金融特色支行、500家普惠金融专营机构、1万多家小微信贷业务重点发展网点,全面推动普惠金融业务下沉。
普惠金融针对的是信用等级相对较低的群体,单笔金额小,整体风险偏高。如何实现增量扩面和防控风险的有效平衡?在黄建勤看来,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我们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用数’能力,利用各类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研发各类模型,不依赖财务报表也能识别、计量和管控风险,既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也解决风控的问题。”
据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蒋剑平介绍,传统信贷模式下,一名信贷人员只能负责10户左右的小微企业客户。通过数字化转型,一名信贷人员可以负责五六十户甚至上百户客户。目前,农业银行超过七成的普惠贷款来自线上产品。
科技赋能并不意味着线下审核的缺位。农业银行一方面推动普惠金融向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点多面广、横跨城乡的优势,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我们有2万多家网点,3万多名小微企业法人贷款客户经理,在适当的环节介入,有利于风控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放贷效率。”黄建勤说。
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要打造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据了解,农业银行在信贷政策、资本管理、资源配置、激励约束、尽职免责等方面给予政策资源倾斜,有效激发普惠金融发展内生动力。
“尽职免责,关键是要落到实处、可操作,2023年被减免全部责任的普惠贷款经营管理人员大约有2万人次,对基层信贷人员的积极性是很好的保护。”蒋剑平表示。
自2013年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经过10多年发展,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连续5年同比增长超过20%,授信户数超6000万户,已覆盖超三分之一的经营主体。
尽管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与人民群众需要和新发展阶段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普惠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一步着力点在哪里?
“首先要保证‘量’的一定增长,继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推动普惠贷款扩面上量,惠及更多经营主体。”黄建勤表示,目前普惠小微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仍有提升空间,银行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主动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同时要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
为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提供服务,风险相对较大、成本相对较高,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配套措施的完善和多方协同。黄建勤认为,要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生态,包括进一步加快融资信用服务体系建设进度,扩大数据开放范围,提升数据质量和时效;强化联合风险防控,完善资金流向监测方式,解决资金跨行无法监测的问题。
“为什么农行普惠金融不良贷款率较低,主要是依托大数据的风险管控做得精准。当前,普惠金融业务进一步下沉,未来业务拓展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数字化风险防控的能力。”黄建勤说。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构建和完善多层次普惠金融市场体系。当前,普惠金融领域竞争激烈。蒋剑平认为,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呈现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景象,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共同构建起了多层次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在从事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各有所长,并不是‘零和博弈’,要结合各自优势、错位发展,不断拓宽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共同服务好数以千万计的小微企业。”蒋剑平说。(记者李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