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能 大学校长们为何不能

(本报系资料照片)

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议题,近来因「台大管中闵校长不续任案」与「清大疑遭中共组织清华海峡研究院渗透案」再度成为台湾高教热门话题,引起社会关注。

管校长案让人回想起2018年元月台大遴选出新任校长管中闵后,教育部以遴选程序瑕疵为由拒绝核定,之后又牵拖管校长赴中授课、涉嫌违反《国家机密法》等事由,迟迟不许新校长上任,直至同年底,时任部长叶俊荣宣布「勉予同意」并请辞负责,才结束了这场长达354天校长遴选争议和500多天无校长的空窗期。台北地检署也在调查管案2年多后确认全案查无不法、全数签结。「卡管案」不仅搞得管校长灰头土脸,更重伤了台湾的校园民主、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政治介入校园斧凿斑斑。

「清大遭中共渗透案」无疑是「卡管案」的翻版。原本看似单纯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未经主管机关许可在台设立办事处之个案,仅因「清华海峡研究院」系由「国立清华大学校友总会」与对岸北京清华大学、厦门市政府合作设置,其透过二房东「自强工业科学基金会」分租了在清大校内办公空间,政府就给清大乱扣红帽,认为清大遭中共组织渗透并协助陆企挖角台湾人才,教育部则以清大未报准该案为由,扬言要重罚。暂且不论教育部就本案裁罚是否于法有据,潘文忠部长拿清大开刀,借题发挥要全面撤查国内大学所有可能与对岸合作之举,已让学界笼罩在惶恐不安的肃杀氛围之中,不知何时会成为红绿政治对抗下的祭品。

民进党政府执政后,两岸政治关系紧绷,连带影响两岸教育与学术交流活动。教育部表面上说要秉持「平等互惠」原则与对岸进行交流,但实质上却给陆生、来访大陆学者和两岸学术交流活动设下重重条件限制,大幅增加交流的难度。新冠疫情让陆生处境雪上加霜,他们明明与其他外籍生一样缴交同额学费,却无法享受同等的就学权益,硬是被疫情指挥中心打成次等学生,限制返校权利。教育部漠视陆生和学校的抗议,巴不得趁机断了陆生来台求学的念头。现在陆生不来了,教育部如愿以偿,但不少学校因招生不足面临倒校危机,加上台生申请大陆求学人数年创新高,不知教育部可曾深思其政策后果?

自由与独立是大学的核心价值,大学唯有拥有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和不受国家与政治力干预的教研环境,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发挥大学最重要的功效。宪法和《大学法》保障大学享有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在不违反法律规定范围内,大学在教学、研究、人员聘任、校务治理和营运等事务上应享有高度自治权。

然而,「大学自治」在台湾不过是「半调子」自治。从校长遴选、学费调整、学生考招、组织设置等重要事项均须经教育部核准,大学其实并无完全的自主决定权。原本大学在学术交流和行政事务上多少还有些自由、自主的空间,但蔡政府上台后,反中政策挂帅,教育部迎合上意,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压与大陆有关的人事物,甚至只要是和大陆沾上一点边的资通讯设备和软体一律禁用,理盲程度无以复加。当教育部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灌输者、执行者与压迫者时,大学又怎会受到尊重?

百年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镇压学生愤而辞职,当时他发表《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提出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最后他说:「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看看今日台湾的大学处境,大学校长们该表态了吗?(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