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鸮族群双添喜讯 国土生态绿网展现保育成效
▲3月4日野放的4只草鸮幼鸟当初在野生动物急救站照养训练的可爱模样。(图/记者林东良翻摄,下同)
记者林东良/台南报导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嘉义分署3月4日将4只草鸮幼鸟在台南野放,据研究团队回报,4只幼鸟皆正常活动,同时嘉义分署在畜产试验所内牧草地围网保护的草鸮巢位也双喜临门,巢中幼鸟皆已成功离巢。
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嘉义分署表示,春天气候多变,未来仍会持续密切追踪每只幼鸟的活动情形,期待牠们能健康长大,而前述草鸮保育上的进展,都是有赖于研究团队在草鸮生态的扎实研究,以及透过国土绿网计划的串连,促成许多机关携手投入,今日的成果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明证。
▲月4日野放时草鸮翱翔天际的英姿,脚上佩戴的红色脚环便于研究人员日后辨识身份。
依据卫星发报器回传的点位显示,目前野放的4只草鸮幼鸟都还在野放位置周边活动,显示已适应当地环境,且具备自主猎食的能力。嘉义分署表示,看到草鸮宝宝活动正常的喜讯令人十分振奋,从当初救起时不到拳头大小,历经13周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野生动物急救站的照养与训练,到如今可以独立自主在野外翱翔,着实令人感动,而在背后负责草鸮研究与追踪的国立嘉义大学蔡若诗老师团队功不可没,该团队执行林业保育署补助的草鸮全岛卫星追踪计划,及嘉义分署委托的曾文溪、盐水溪草鸮族群监测计划,并在邱和成基金会ESG计划经费挹注下将研究范围扩及到八掌溪,该团队基于对整体栖地的了解找出最适合野放草鸮的栖地,并肩负后续持续追踪野放幼鸟的任务。
▲研究人员替畜试所的草鸮宝宝佩戴上蓝色脚环及上卫星发报器,以了解离巢后的活动情形。
另一处喜讯则来自畜产试验所内牧草地围网保护的草鸮巢位,在2025年1月中旬围网并透过远端监控巢内草鸮宝宝,终于在3月中旬成功离巢。嘉义分署表示,这已经是畜试所草鸮幼儿园的第3届毕业生了,畜试所能够稳定成为草鸮繁殖成功的基地,要归功于所方从上到下的积极协助,以及台南市野生动物保育学会曾翌硕总干事自2021年起的长期监测研究。当初因为收割牧草时意外暴露草鸮巢区,紧急尝试以围网进行保护,也在一次次调整下成为确保草鸮繁殖不受地面动物影响的可靠策略。曾翌硕总干事在嘉义分署的委托下将持续以畜试所为核心,在台南东南侧丘陵地区保护草鸮重要栖地。
▲量测草鸮宝宝的体重以了解牠的身体状况,是评估野放的必要工作。
嘉义分署进一步说明,草鸮是濒临绝种保育类野生动物,在台湾的数量估计仅约500只左右,数量稀少加上夜间活动,过去给人非常神秘的印象,起初分署投入草鸮保育时确实也缺少相关资讯,仅知道少数地区有稳定草鸮出没纪录,幸好透过逐年的研究计划能够更深入了解保育草鸮的基础生态资讯。另一个困难之处是草鸮利用的栖地位于丘陵、平原至海岸的草生地,皆非林业保育署所辖管的土地,所幸许多土地主管机关,如畜产试验所、第六河川分署、高速公路局南区养护工程分局及空军基地等,愿意在自己所辖区域内响应草鸮保育行动,因此能取得不错的成果。嘉义分署也将持续透过国土生态绿网计划跨单位协力,维护营造更多合适的草生地环境,让草鸮自由翱翔在台湾中南部丘陵及平原。
▲畜试所草鸮宝宝离巢扩散初期仍在围网外附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