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鼓励消费最好的办法,是增加收入和改善供给

本文大概1400字,读完共需2分钟

受访者曹远征系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转自4月16日经济网,原标题为《“十四五”对谈大家|扩大消费难吗?曹远征:不难,哪里排队,就改革哪里》。

消费是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扩大消费,已成为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要实现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该如何做?针对这一话题,《中国经济周刊》与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展开对话。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提出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 您认为,要实现扩大消费的目标,发力点在哪里? 似乎对各国来说,要扩大消费都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曹远征:不难。关键就是,人家想要什么,你就给什么,别限制。

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哪里排队,哪里就需要改革。现在消费市场哪里在排队?房子、教育、医院、车。

比如说“车”。现在城市确实有堵塞,有城市病,有需要限车等问题,但是至少可以做个结构性的改变,比如鼓励新能源车,这属于结构性的改变。

比如住房问题,现在是想通过限购来限房价,要坚持房住不炒。这个目的是对的,但限制房价可以有别的办法,比如增加供给。在增加供给的方式上,可以做修改。比如,当前在研究的长租房,既能满足农民工或者是大学生进城,技术人群的住房需要,同时又改变了住房结构,间接地达到了实现房住不炒的目的。这些也都叫机制体制的改善。

再比如说上托儿所,上小学问题,要增加小学校、托儿所的供应。

尽管动作可能发生在供给侧,比如增加幼儿园、增加小学,但这是在需求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求得到释放和满足,就打通了需求侧。

《中国经济周刊》: 如果围绕提高居民收入,包括通过后续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深化改革,来促进大家减少储蓄、鼓励消费,您认为这是一个解题思路吗?

曹远征:这可能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首先,必须得提高居民收入,尤其对中低收入居民,通过城市化、工业化,通过让更多人参加就业,实现家庭收入增长。

第二,储蓄是个人行为,可以通过社保或其他制度保障来影响储蓄行为,但这些不是决定因素。你会看到在亚洲社会,储蓄系统性偏高,提供再好的保障,还是想存钱,这是文化行为。

第三,储蓄和消费习惯可能在代际中会发生重大变化,比如说现在年轻人基本不储蓄,甚至负债率非常高,这会带来另外一种问题。

储蓄应该是中性的。提供社会保障,这是人的尊严问题,是民生问题。提供保障,背后的逻辑不是指向扩大消费,消费可能是个附带效果,但那并不是政策设计的目标。

通过降低储蓄,甚至鼓励负债,短暂扩大消费,这不可持久。

鼓励消费最好的办法还是增加收入,同时改善供给。

为什么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收入增长的边际消费非常之高,收入增加很快就能在消费上反映出来。

但是到了中产以上,要增加消费,就必须增加供给产品。比如现在中产要更好的小学,更好的幼儿园,如果提供不了,他们一定选择储蓄。恩格尔系数在下降时,服务性产品的消费是在提高的。

《中国经济周刊》: 如果将收入划分为不同类型,有工资性收入,有财产性收入。 在“十四五”期间,通过资本市场的改革等措施,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您认为空间有多大?

曹远征:肯定是有帮助的,但那是附带的,别指望这个。 如果要提高财产性收入,最重要的是房产。 因为在中国居民最重视房子这种资产,股票那些东西配置比例太少了。

这里也有改革机会,中低收入阶层最重要的财产是宅基地,但现在宅基地是“死”的,能不能让宅基地流转起来,能不能变现,那么他们的财产性收入就有可能出来了。

// 人大重阳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