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变革 台湾的优势与机会
理财周刊发行人洪宝山(左)、苏孟宗(右)。(图/理财周刊提供)
疫情改变全球的生活型态,也改变产业的发展,有些产业受到严重波及、有些产业继之兴起,二○二一年各产业的发展会是如何?本期「理财我最大」邀请工研院产科国际所所长苏孟宗以鸟瞰方式带领读者掌握今年产业发展重点。
新冠肺炎(COVID-19)对产业影响的程度远远超过二○○三年SARS,SARS仅在短暂的供应端受到冲击,影响范围局限在亚洲,COVID-19则在供应端、消费端都遭到冲击,且扩及全球,因此要了解产业变革及新的商业模式,必先从供应端及需求端来讨论。
供应端层面,二○二○年三月,中国大陆封街、封城,一度造成产业链断链,各国纷纷警觉不能再以中国为单一生产基地,开始寻求第二、第三生产基地以求弹性应变,有一派学者认为,供应链会呈现区域化发展,苏孟宗则提出「强韧企业」的概念,认为COVID-19将会加深企业全球化的布局。
「强韧企业」的概念是,不论遇到任何天灾人祸疫情,营运和供应链都不能受到影响,因此,能不能做到全球化布局以弹性应对,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新的机会。
他举手机厂NOKIA为例,过去NOKIA的生产基地仅在台湾北中南各地,SARS爆发以后,NOKIA以分散制造、管控风险的最高原则,下令在中国大陆北京、广州增设新厂,然而这一次COVID-19疫情严峻,中国、欧洲皆封城,加速NOKIA分散制造在全球布局。
苏孟宗提醒,不管有没有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现在已不是由单一国家生产而供应全球市场的局面,而对于无法在各地设厂的中小企业,必须想办法跟他国在地厂商策略联盟,或有在各地设厂的供应链合作,才能保有产业链中的订单,逼着中小企业走上全球化布局,无法单打独斗。
在消费端方面则是因远距工作而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为减少群聚感染,欧美各大型企业如FB、Google实施在家工作,对大型企业或有国际分公司的企业来说,远距工作成为新常态,台湾中小企业若未能跟上数位转型,将会在远距商机吃上闷亏。
第一,人才的磁吸效应:过去要到国外工作,要考虑到签证、家人意愿、飞过去的时程等等,现在远距带来新的工作模式,台湾的高阶人才不用飞到美国,透过远端视讯,在
台湾即可为国外企业工作,产生人才的磁吸效应,对台湾来说,是危机也是契机,台湾亦可掌握远距的工作模式,吸引国外专才为台湾企业工作。
第二,实体与虚拟同步:疫情加深线上线下的整合应用,像是观光、会展产业,除了实体展之外,也会利用YouTube直播服务国外的客户,疫情过后,实境和虚拟、线上和线下整合仍会持续进行。虚拟平台可扩大实境的商机,譬如,赏鸟团一次只能带二十个人参观,透过AR、VR直播,可同时带领上千上百人进行导览,周边的商品亦可利用网路下单冲高营收。
第三,零距离创新:零接触经济带来零距离创新。因无法近距离接触,透过自动化、智慧化或云端而产生零距离的作业创新,如远距教学进行实验课,借由AR、VR及远端Sensor可体会烧杯、实验器材的触感。
另外,工厂散布世界各地,自动化机台透过AR、VR等视讯,结合在地人员进行远端维修,减少时间及交通成本,过去以价格、精度带动销量,未来如何让远距变实境,是机台设备发展的重点。
半导体上下游持续成长
二○二一年台湾各产业发展态势,有何优势及机会,整理如下:
半导体产业:延续去年的热度,今年半导体产业是最大的亮点,是重中之重,AIoT与5G换机潮会带动更多IC设计和半导体新产品问世,是十年难得一见的大好机会。上下游产业包括晶圆代工、封测、IC设计,今年还是会持续成长。这几年中国大陆IC设计超过台湾,由于国际信任度不足,台厂IC设计仍握有优势。晶圆代工如台积电技术领先全球,美中科技战技术分流对台厂有加分效果。
5G及通讯产业:手机市场已经饱和,车辆是继手机以外,5G应用最大的载具。车辆的商机分为机械零组件、整车、车辆电子三部分,台湾在三者之中,唯有车辆电子还在持续成长,其余两者都呈现衰退现象,因此,不管是旧式车辆电子、电动车,或是未来自驾车电子系统零组件,都是台湾的机会。
台湾切入国际大厂自驾车供应链
苏孟宗指出,台湾的优势是打破传统车商封闭的供应链,Apple、Google、Amazon等大厂本来就是台湾的客户,这些大厂全力发展自驾车,台湾自然有切入其供应链的优势。
除手机、车辆之外,工厂端的AIoT(人工智慧物联网应用)亦是5G应用的场域,资料经济崛起,工厂不得不用5G设备,未来可能会有专网出现,如台积电资料二十四小时传输,对云端、伺服器的5G需求量大,是准内需市场。
生技产业:因疫情而使生技产业加倍成长,集中在疫苗研发的部分,个人预防性的领域,像是精准医疗、养生、保健食品只会稍微加快,并非倍数成长,未来口罩、呼吸器会因为疫苗施打而降温,整体来说,因为大家开始注重防疫、健康管理,精准医疗中长期仍看好。
工具机、机械产业:疫情重创机械业,去年基期较低,今年工具机产业应有不错成长,加上中美科技战,制造业在地化的观念盛行,有很多国家会有新建工厂,带动机台设备需求,尤其是欧美失业率高,都盼望制造业回流本地提供就业机会,机械业在疫后市场并不悲观。
台湾工具机产业面对中国、韩国竞争,中国部分可增加远端监控及AIoT拉开差异化,摆脱过去拚价格的窘境,面对韩国则因产品同质性太高,仍是一场硬仗要打。苏孟宗认为,目前半导体机台设备多自国外进口,建议政府及业者进行产业升级,往高阶精密发展,将设备触角延伸到半导体产业,争取台厂订单会更有机会。
电网升级系统整合商机
绿能产业:台湾的绿能产业,包含风电及太阳能,以技术层面来说,高端比不上欧美、低阶拚不过中国大陆,发展略为保守,所幸政府订出二○二五年再生能源的目标,逼着台湾朝非核家园前进,目前台电已推动再生能源与电网升级,不会只单单看风电及太阳能发电量与趸购费率,电网的系统整合是一块很大的商机。
苏孟宗认为,欧洲因实施碳中和及零排放,系统发展较早,台厂可搭配欧洲的系统提升技术层次,再以台湾电网为实验场域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如储能系统如何跟电网结合,或充电桩与便利商店、加油站合作,实现便利的充电环境。
零售服务业:零接触的生活模式会加速无人商店快速成长,苏孟宗说,台湾的无人商店发展模式跟国外不同,国外的无人商店强调防偷防抢,系统不会跟人对话,在台湾,如此冷冰冰的无人商店会输给有温度的店员服务,因此,零售服务业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善用AI、人机协同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如诚品书店以数位及文化带动购书风潮。
他强调,台湾的制造业、服务业都要跟外来的厂商竞争,更何况服务业出口较少,中小企业更要善用AI及数据分析找市场及营销模式,这一方面,工研院已与经济部合作加强开发云世代软体工具,有些新创公司也开发出相对应的APP协助厂商快速数位转型。
本文作者:洪宝山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064期》)
《理财周刊10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