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迎接发展拐点 台湾应建立「可信任AI」典范

图/pixabay

(更多产业分析请扫QR Code)

AI奇点(singularity,指人工智慧可以创造出比自己能力还强的东西)是否会提早降临?ChatGPT聊天机器人两个月内用户数达1亿人、Midjourney生成的作品拿下艺术竞赛首奖,比起区块链、NFT、元宇宙,生成式AI(Generative AI, GAI)的火红程度可说是现象级全民运动。AI不但贯穿从晶片、终端、演算法、系统平台、应用服务整个产业链,更是衡量国家、企业、乃至个人的竞争力指标。

事实上,要突破AI奇点,代表弱AI过渡到强AI的「拐点」。目前AI应用能遍地开花,甚至GAI大爆发,立基于过去十多年来网路AI、商用AI、感知AI(AI+IoT)、自动化AI、分散式AI(在边缘端或装置端完成任务)的发展,促使AI技术进入应用扩展期,也让产业逐渐演化出生态系。

GAI工具自2022年逐步问世,此刻已进入百家争鸣阶段,由于带来一连串算法质变,只要输入文字、语音、声音、图像、音乐、视讯等资料,就可以让AI生成或合成各种资料,促使各种GAI功能应用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如ChatGPT)、影像生成/影音创作(如Midjourney)、数位设计、资料扩增、以及程式码撰写(Copilot)等发展,将进一步重塑各行各业,如文化创意、出版媒体、医疗照护、智慧制造等可借助GAI提升效率、重塑商业模式、创造新典范。

GAI是未来2~5年AI应用的主流,主要归纳四个层面: 一是资料自动生成与合成,未来全球因GAI发展,合成资料比例将快速成长,但也可以解决目前资料稀缺等问题;二是GAI各种功能可用来加速产品或服务创新,特别是在新药开发如加速蛋白质折叠发展,以及环保新材料开发等,而产品制造商也可用于提高产品开发效率,也会加速虚拟工厂布局等;三是GAI降低程式设计开发门槛,同时也将促使GAI工具大量涌现,并陆续应用在工作与生活之中,取代员工重复性的工作,人机协作以提高生产力,也因而改变工作型态,提升人类的工作价值及较多时间来追求生活品质。

然而,伴随GAI带动需求与机会,也不能忽视创新科技对社会影响带来的冲击,像是GAI导致Deepfake乱象丛生就是一例。随着AI能仿冒全球近50%人脸,Deepfake逐渐渗透数位平台用来生成错误资讯。由此可见,大型语言模型在扩展之际,也不能忽视各种社会偏见、政府治理等议题,包含隐私保护、政治攻击、资料滥用、种族/性别平等、碳足迹环境永续等挑战。

而可信任AI(Trustworthy AI)或可负责任AI(Responsible AI)将是迎刃上述问题的解方。目前全球产官学研不约而同,开始对开发AI、应用AI的责任进行原则规范。例如欧盟提出的AI伦理指引,就针对AI系统生命周期列举七个环节的评估规范,分别在资料建模前、中、后等流程,盘点各阶段的必要参与者(如资料搜集者、模型制作者、系统整合者、系统经营者),要求进行AI风险评估以符合各种信任需求。

既然数位资料不分国界,工研院近期投入AI发展重点方向之一,就是建立「可信任AI」评测系统与服务,依循国际产业规范在地进行验证。其中,验测可信任AI演算法机制会聚焦在几个构面,包含理解AI(可追溯因果并制定规范)、维护AI(训练模型时加入道德指导原则)、稳定AI(监控侦测并及时纠正或预警)、优化AI(持续侦测模型偏差并改善缺陷)。

除了短期目标放在建立评测服务,更长远愿景是打造接轨国际的AI验测体系,顺势协助培养在地AI产业,有利于国内业者向海外输出各类型应用解决方案。因此工研院未来将整合国际标准及在国内建立AI产品管理规范,让AI开发、应用相关业者能遵循主管机关的监管,将旗下AI产品通过测试实验室及产品验证机构,来取得AI产品认证标章,协助我国业者AI产品服务进入各国市场。

由此可见,基于各产业对可信任AI的需求,亟需建构透明、可解释、可证明的AI模型,同时资料模型也须通过伦理、合法、演算偏差验证。这是台湾打造AI产业链可抢攻的潜在商机,同时也能作为产官学研各方切入AI领域的支持基础,助攻台湾在国际AI大战不落于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