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强村富民
来源:经济日报
在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的早茶街上,游客的欢声笑语与茶香交织在一起,烟火气十足。清晨5点,游埠小馆的负责人、“90后”小伙姜林青已经出摊。他熟练地将完成调味的肉馅塞入蛋黄中,再放入锅里煮熟,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沉子”便到了游客手中。“店里30多种小吃,‘肉沉子’卖得最好,高峰时一天能卖出近千个。”姜林青说。
游埠古镇拥有1300多年历史,曾是商贾云集之地,各地风味小吃在此汇聚,形成了独特的早茶文化。兰溪市游埠镇党委副书记蒋有才介绍,当地将早茶文化产业化,搭建游埠小吃食材保供基地,将农特产品以订单形式定点供应至老街餐饮店。同时,与职业学校合作培训美食产业人员,近年来创造出500多个岗位,带动农民增收。
特色早茶不仅让游埠古镇成为“网红”,更实现了“长红”。如今,游埠古镇有早茶、民宿、旅拍、非遗文创等丰富的文旅业态,早茶经济已延伸为全天候文旅经济。游客数量由2020年的32.5万人次提升至目前的230多万人次,带动集镇周边村民5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0余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位于浙江中部的磐安县,作为浙江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县之一,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成为浙江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和最主要的集散地。闻名全国的“浙八味”,有五味产自磐安。
中药材生长周期长,发展壮大这一特色产业,就必须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中药材生长过程中一旦遭遇气象灾害,就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需要有长期资金的保障。”药农张白妹告诉记者,在深入调研当地中药材产业基础上,磐安农商银行量身打造纯信用流动资金贷款产品,让她安心种植贝母、元胡、白术等中药材,现在年产值达80万元。
目前,磐安农商银行已支持中药材产业主体2311户,总计19.2亿元,探索出一条强县富民的“磐安良方”。
磐安县还创新推出“共享车间”,让中药材种植户利用药材加工企业的富余产能,共享专业设备进行加工、仓储、检测等。全县已推广建成18个“共享车间”,服务覆盖每个乡镇,实现年加工中药材鲜品1万吨,为农民增收近1.5亿元。
“我们将立足磐安药材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扩大对涉农、中药材企业的信贷投放,大力支持休闲观光、健康旅游、医疗服务、养生养老等产业,助力当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磐安农商银行行长陈瑞芳说。
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既需要资金支持,更离不开科技赋能。地处浙江西部的常山县,连绵山岗上随处可见茂密的胡柚林。胡柚曾是山间野果,如今却成为出圈的“共富金果”。科技强农,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必由之路。常山县胡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汪丽霞介绍,当地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合作打造胡柚科技示范园,充分挖掘胡柚多重价值,走出一条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创新链的融合发展之路。
“我们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进一步提升胡柚深加工水平,打造胡柚榨汁灌装生产线,研发多款饮料。”浙江艾佳果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钦韩芬介绍,“一颗果”在常山被“吃干榨尽”。围绕“饮、食、健、美、药、香、料、茶”八大类系列产品定位,当地企业先后开发胡柚汁、青果茶、衢枳壳、面膜等96款精深加工产品,深加工率达45%以上,加工产值超36亿元。
“有了这么多深加工产品,胡柚鲜果备受市场青睐,带动了大家致富增收。”胡柚种植户樊利卿说,“以前胡柚收购价每斤不到6角钱,现在每斤可卖到3元钱。”
一颗胡柚果的成长,让常山人对“千万工程”、共同富裕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樊利卿看来,用好“新农具”,干好“新农活”,做好“新农人”,就是新时代新农村的“致富经”。有了科技支撑,这颗小小果实,成为当地乡亲们的福果。
“全力发掘‘土’的资源,提升‘特’的优势,锻造‘产’的链条,完善‘富’的机制,激发特色产业新动能,把更多收益留给农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说。目前,浙江共培育省级名优产品300个、“土特产”品牌190多个,建成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106条、产值2780亿元,全省“土特产”从业人员达463万人、人均年收入近5万元。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文 辛自强 乔金亮 赖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