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庚护理之家护理督导邱绣玲 打造住民信赖、安心的养护机构

邱绣玲护理督导(前排右3)带领团体活动,相互鼓励,成为最佳的加油应援团。(无疫情时拍摄,长庚医院提供)

昨天是国际护师节,长庚护理之家的护理督导邱绣玲,自护专毕业后即投入护理工作,职涯迄今已逾32年,奉献于长期照护领域已7年多,带领护理之家获得医策会医疗品质系统类「卓越社区机构」奖、国家医疗品质奖主题类「社区医疗照护金奖」、生策会SNQ长照类国家品质标章、卫生福利部「开发特殊照护创新服务」等奖项,今年更荣获「台湾杰出护理人员奖-服务奉献奖」的殊荣。

邱绣玲表示,护理之家住民大多有慢性疾病、或是重度失能需24小时提供照护,在照护目标上与急性医院不同,必须着重在维持住民生活功能、健康促进、增进生活品质及尊严,让住民及家属信赖、安心,是护理之家照护人员努力的目标。

她说,护理之家住民的生命故事,每一件总发人深省。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因脊椎疾病影响四肢肌力及呼吸的小娟,身上插鼻胃管、气切管及导尿管,伴随她近6年,气切管让她无法清楚说话,起身坐在床上不到10分钟已觉得喘、呼吸费力,也因手脚肌力不足,无法下床、无法拿物品,臀部还有一个褥疮,棉枝上的棉球甚至可以整个没入伤口中。

邱绣玲护理督导教导住民生活化复能运动。(长庚医院提供)

小娟原本由外籍看护在家照顾,因看护离境,小娟入住护理之家接受长照喘息服务。入住前询问小娟和先生对护理之家有什么期许,小娟用尽气力无奈的说,「像我这样还能做什么?」。邱绣玲说,看到小娟这样的无望、无助,身为护理之家照护人员非常不舍。

邱绣玲开始与护理师、照服员安排小娟的「离床训练」,教导小娟深呼吸、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还定时监测血氧浓度、生命征象并维护安全,渐进式协助小娟从躺床、床头擡高45度、60度,最后的目标坐在床缘、轮椅30分钟。也运用护理之家发展的「生活化复能运动」,安排上肢下肢共10项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项目。

邱绣玲说,小娟因为肌力不足、训练时很累,每每想放弃,但她们运用团体活动设计及引导,增强其每天接受训练的意愿与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小娟的褥疮伤口逐渐复原,也进步到能在床缘、轮椅坐1小时,手部肌力可举起物品。由于小娟的握力及精细动作仍无法完成,邱绣玲和护师、职能治疗师还讨论制作辅具,协助小娟能握笔写字,让她可以写下对孩子满满的叮咛及祝福。

终于小娟可以自己吃饭、刷牙、洗脸,经训练后鼻胃管也移除,得以返家照顾。小娟离开护理之家时,眼中充满喜悦与自信,她感谢护理之家让她能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有尊严的活着。

邱绣玲认为,小娟这个个案的成功不是偶然,「我们必须看到个案及家属的需要,才能进一步提供完整照护」。她说,护理之家是长辈第二个家,当长辈年岁增长、失能、失智、衰弱…等,对治愈性照护处置无反应时,照护团队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长辈身体舒适、维持自主尊严、症状控制、情绪及灵性照顾,提供生命临终前最佳的生活品质。

她说,住民临终前,照护团队也会提供安宁及临终症状照护,让住民身体舒适,并与家属讨论临终习俗和临终礼仪等事项,也会陪家属与住民说话、道别,最后带着家属帮住民擦身体、换衣服。邱绣玲说,「看到住民安详的面容,感觉一切都圆满了」。她回忆,某次参加一位住民刘爷爷的告别式,爷爷的儿女特别走向她说,「感谢所有工作人员为我们家人所做的一切,使当时最痛苦软弱的我们得到很大的安慰。」刘爷爷已经过世3年多,邱绣玲说,刘奶奶还是常来护理之家探望他们,刘奶奶说『因为你们是我的家人』。

有感于台湾从2018年3月老年人口占比达14.6%,正式进入高龄社会,政府推估至2025年可再达20%,仅短短7年即迈入超高龄社会,邱绣玲强烈认为,「长期照护是现在、也是未来要面对的课题」。她将过去所有成果归功于长庚体系提供的资源、护理之家每位成员的支持与努力,她期望今后继续对自己的职务、对护理专业有所贡献,持续打造一个被家属及住民信赖,让住民安心生活保有尊严,以及工作伙伴有成就感的护理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