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腹痛恐是「胆结石」 7旬翁延宕就医险丧命
台北慈济医院胃肠肝胆科医师陈建华看诊。(台北慈济医院提供)
70岁的张先生因上腹疼痛,吃了胃药后并无改善,反而疼痛感愈来愈明显,于是前往台北慈济医院就医。胃肠肝胆科医师陈建华安排腹部超音波检查,发现张男有胆结石且胆囊壁明显增厚,诊断为「胆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若不及时治疗,恐会产生败血症而导致生命危险,遂先做「经皮穿肝胆汁引流术」,加上药物控制症状后,2个月后施行「微创胆囊切除术」,术后张先生恢复良好,三天后平安出院。
陈建华表示,成人的肝脏一天可制造约500至700毫升的胆汁,经由胆管储存在胆囊中,当我们进食时,再由胆囊流出,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但要是胆汁过于浓稠出现结晶,胆囊、总胆管都有机会形成胆结石,造成胆囊炎、胆管炎或胰管发炎。临床上,胆结石的发生率约10至20%,且女性多于男性,而40至50岁是胆结石好发族群,其中危险因子包括肝硬化、胃开过刀的病患、多胎产妇、肥胖、糖尿病、摄取过多高热量食物、快速减肥、影响内分泌造成胆汁浓度过高等等。
陈建华提到,典型的胆结石症状为右上腹部突然剧痛且持续一小时以上,但有8成的胆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若反复上腹疼痛就需要安排超音波、胃镜检查,评估是否需要切除胆囊。手术适应症以曾经疼痛、发炎,或造成合并症,就须由外科医师执行微创胆囊切除术。
然而,许多民众因惧怕手术,听闻网路上未证实的消息想自行吃药排出胆结石,对此,陈建华表示:「临床上处理胆结石的唯一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没有溶化胆结石的药,也没有让结石自行排出的药,震波碎石也只适用于肾结石的患者。所以,当发生胆结石相关症状时,就必须手术处理。」
陈建华提醒,胆结石的症状常常与胃发炎或消化性溃疡类似,而易让民众混淆。此外,手术切除胆囊后,胆汁经过总胆管进入十二指肠,虽对生理功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仍可在胆管内慢慢累积成结石,进而引发胆管发炎,因此在饮食方面也须格外注意,避免高糖、高油、高脂食物,且水分补充不能少,更应规律的运动、随时观察自身状况。倘若腹部不适,应尽早让医师诊察,做适当的治疗,避免发生急性状况,增加治疗的困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