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照3.0强化医疗衔接 整合物理、职能治疗助复能

长照3.0明年上路,将强化医疗长照整合,并建构10分钟照顾圈,强化社区照顾服务。(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长照3.0明年上路,卫福部次长吕建德昨日(11)指出,将强化医疗长照整合,整合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地区医院转型,纳入医疗衔接长照的「复能」阶段,同时在社区照顾服务部分,建构10分钟照顾圈,让民众就近取得长照资源。

吕建德以中风患者举例,中风黄金期约半年,又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复原等不同阶段,患者在医院待28天后必须出院,但返家后可能状况不稳定,家属平时要上班,可能也难以请假照顾,此时就可以透过「中介机构」,给予复健和复能协助,让患者出院返家前先「缓冲一下」。

吕建德说明,患者出院后,可以先在转型过的地区医院复健,或由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定点服务,强化复能,如嘴斜后咀嚼训练,协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可以教育家庭照顾者,后续返家后如何照顾。

吕建德表示,物理治疗师一直都没有被排除在长照之外,如今长照3.0强调「积极复能」概念,希望更强化此块资源,给予更多投入。并透过住院急性后期照顾(PAC)衔接复能服务,出院前拟定照顾计划,让患者出院后「负1天」内无缝接轨返家,让医疗与长照顺利结合。

日间照顾中心作为社区照顾的重要据点,多数服务以基本身体照顾、高重复性活动为主,与长辈原本生活经验脱节。成功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副教授张玲慧表示,职能治疗师在日照中心,除了设计与带领符合长辈能力活动,更重要的是让长辈从被动受照顾者,转为主动参与者,与生活建立连结。

张玲慧说,职能治疗师引导团队从长辈生活经验、社区资源出发,重新设计日照日常,活动不只是重复运动或手作,更强调贴近生命经验,把「生活」放回照顾中,也就是「复能」精神,能让长辈更愿意参与活动,也有效延缓失能发生、恶化。

台大职能治疗学系教授毛慧芬分享,日本已将日照中心分为「一般型」与「复能型」,后者聘有职能治疗师,强调功能恢复。台湾也朝此方向努力,越来越多日照导入专业复能照护,期待未来每个社区,都能打造属于自己的「十分钟照护圈」,让照顾不只是照顾,而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