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龄社会「在宅住院」成趋势 远端病人监测RPM提升照护品质

▲面对超高龄社会,「在宅住院」成新解方,中华电信「远端病人监测RPM」有助医病护多方即时监控、互动,提升照护品质。(采访撰稿/记者胡至欣;摄影剪辑/记者姜国辉)

记者胡至欣/云林报导

台湾2025年迈入超高龄社会,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岁以上高龄,面对庞大的医疗照顾需求与医疗量能不足的风险,「在宅住院」成为新解方。健保署今年7月启动「在宅急症照护试办计划」,针对肺炎、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病人,由医护团队「到府服务」,提供住院等级的治疗。

▲「在宅急症照护」由医护团队到府服务。(图/记者姜国辉摄;以下同)

透过远距照护技术,病人在家也能获得类似住院的医疗监控,结合视讯看诊,医病护多方线上即时互动,更进一步提升反应速度与精确度。病患家属廖先生有感而道,「医师直接来我们这边服务,我们就省了一个跑医院流程,再加上有仪器在监控,因为我爸他卧床的每2小时要翻身一次,只要2小时没有翻他,系统马上通知医师、护士还有我们家属和看护,可以及时地解决很多问题。」

▲好所宅诊所院长–黄子华医师。

好所宅是云林第一间「到宅支援型诊所」,结合居家医疗与长照服务,透过诊所、居护、药局、长照的跨专业团队,运用中华电信「远端病人监测RPM」多方即时监控、互动,共同协助长辈在家中的日常生活。诊所院长黄子华表示,重度失能长辈就医,从待床到住院,都需要请人照顾,除医疗费用外,更产生庞大的隐形社会成本,「但在家里面有他原本的照顾者,有他原本的生活环境,这些对于整个社会成本都是降低的」。

▲中华电信「远端病人监测RPM」可连线医师进行视讯看诊,提升反应速度与精确度。

黄子华院长认为,居家医师的一大价值,就是能深入病患与家属的生活,解决照顾问题,医病关系的互动,往往比在医院更有人情味,「在医院可以获得完善医疗,却被剥夺生活,但在家里有生活,有时候治疗效果会出乎意料地更好」。他也提到,云林县卫生局已跟县长争取到预算,编列「在宅住院」相关设备、人力的补助,值得中央作为明年政策修正的参考。

▲中华电信「远端病人监测RPM系统」服务架构。

「在宅急症照护」也有赖科技支援,中华电信的远端病人监测RPM,能协助医护即时监控病人的生理数据,实现整合式在宅医疗照护服务,提升在宅照护品质。好所宅护理师林俞彤进一步说明,透过蓝牙快速完成配对,个案血氧、血压、心率等IoT生理量测数据即可自动上传,同步显示于APP与管理后台,数值常会告警通知​,平台也提供即时视讯功能,方便医病护远距进行多项互动。​

▲IoT生理量测数据即时上传云端平台,有助医护进行远端监控。

▲中华电信「远端病人监测RPM」后台可以观察生理数值连续变化趋势图。

此外,中华电信「远端病人监测RPM」后台可以观察生理数值连续变化趋势图,让医师根据患者的状态变化,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调整,​也能帮助医师发现异常的生理数值波动,提前预测可能的健康问题,或防止状况恶化。林俞彤补充说道,「体温、心跳、呼吸、血压、血氧是目前最常监测的5大项目,比较特别的是智慧床垫,能监测有没有翻身、离开床,有一些人可能呼吸很喘,或独居个案离开了床等等,可由此知道他有没有危险。」

▲▼生理量测数值出现异常会发出警告。

远端病人监测RPM掌握生理状况,再借由视讯,医病护多方线上即时互动,不必到医院住院也能接受良好照护,同时减少院内交叉感染风险,降低病患及家属的身心负担。创新科技持续优化完善服务,「在宅住院」已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