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烂尾工程,世界第二运河说放弃就放弃?|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NO.2500-世界第二运河烂尾

文字:顾安娜

校稿:辜汉膺 / 编辑:果果

17世纪,不断向东扩张的沙皇俄国已经吞并了西伯利亚汗国,并和大清国有了频繁而不愉快的接触,对远东的控制权几乎触手可及。

但他们对西伯利亚南方中亚草原的侵略进展就远远没有那么顺利了。中亚有着数量庞大的原住民,且长期马上作业使他们相对于森林住民而言骁勇善战,沙皇一时间并没有办法强行吞并,只能通过结盟合作的方式获得他们的支持。

中亚并不是无主之地

虽然俄国有着国力和军事技术的优势

但也少不了老辣的谋略和远交近攻▼

但加强与这些地区的联系,并最终对其施加控制,一直是沙皇们无法遏止的梦想,一条巨型运河的修建计划也就这样提上了沙俄宫廷的议事日程。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最终将其付诸实施的,竟是苏联。

阿姆河是中亚民族的母亲河,同样也是文明的界河,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左右两岸不同文明的分界线而存在,波斯人和突厥人就曾隔河而居。

穿行在沙漠中的阿姆河

沿岸城市具有明显的绿洲(农业+贸易)属性

从而有别于更北方的草原游牧部落

(图:google map)▼

阿姆河今天仍然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界河的角色,控制这条河流的势力能沿河快速抵达中亚各民族的腹地,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横屏-阿姆河不是中亚地区唯一的大河,但却是最重要的

一方面是长度足够长,一方面是纬度相对低

北部的锡尔河流域和哈萨克草原则更寒冷些▼

阿姆河的最上游是瓦罕河,源自帕米尔高原上的冰川融雪。从名字也能看出来,沿着阿姆河溯流而上,就能进入阿富汗与中国交界处的中亚关键通道瓦罕走廊,进而由中亚进入新疆。对于一直想向大清国渗透的沙俄来说,这一层战略价值也不容忽视。

阿富汗向东延伸的这一长条就是瓦罕走廊了

从背面的阿姆河溯流而上至瓦罕走廊确实是条捷径▼

再加上到了18世纪前期,阿姆河流域发现了一批狗头金,被前来探险的俄国先锋认为意味着大量的黄金储藏,沙皇对这个地区的兴趣早就按捺不住了。

相比作为原材料的狗头金

这种公元前留下来的珍宝更加吸引人

(图:wiki)▼

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外交背景下,走水路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彼得大帝希望能将阿姆河下游分流,横穿土库曼人的国家,建造一条能够通航的运河,直通已经被俄国人控制的里海沿岸。如此,沙皇的军队便能对中亚民族施加有效的控制,尽快吃掉这块垂涎已久的土地,并威胁大清的西陲。

俄国已经通过伏尔加河占据了在里海的“制海权”

如果能将中亚大河阿姆河与里海相连

岂不是整个流域所经之处尽入囊中?▼

然而这个计划在一开始就遭遇了不幸,俄国连续派出了两支侦察队都没能走到阿姆河上游,土库曼运河梦也只能暂时搁浅。

但俄国的历史总是有惊人的延续性,沙皇时代没能完成的梦想,有许多都在苏联时代获得了新的推动。

就在沙皇的斥候们遗憾而归一个半世纪后,苏联又派遣了一支考察队前往阿姆河流域,考察通往里海的可能性。这支队伍花了四年时间,来回考察了土库曼和乌兹别克地区的地理和历史风貌。结果也是令人惊喜的,他们发现阿姆河在历史上并不一直归入咸海,而是有一条通往里海的老河道。

横屏-关键就是怎么把阿姆河和里海之间这块打通

成功的话,苏联人就能从莫斯科坐船直达瓦罕走廊?▼

这个发现让莫斯科方向感到十分欣慰。

1930年,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了一项修建土库曼大运河的提案。不过在这个时期,土库曼和乌兹别克都已经是苏联自己的后花园了,运河在水路交通渗透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其更重要的任务是为里海周边的地区供水,建立棉花种植园和畜牧农场——这正是中亚国家在苏联内部最重要的产业分工。

苏联虽然国土辽阔

但适合种棉花的也就是现在的中亚地区

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1950年代初期,苏联棉花试验田

苏联的棉花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原材料

(图:Kinolibrary.com)▼

然而质疑也随之而来,一些科学家认为,阿姆河的水量本就不足,分流向里海将严重影响咸海的活水供应,最终导致咸海枯竭。而且阿姆河含有大量泥沙,其古河道的走向变化已经说明了这条河的下游非常不稳定。为了保证运河长久使用,每年的清淤费用就是天文数字,灌溉带来的农业收入能否抵消这笔开销也是个问题。

阿姆河下游自身也有巨大的农业建设任务

光是这就够用尽阿姆河的水源了

再向西修运河,恐怕是有河而无水

(图:google map)▼

但这种质疑的声音,终究还是被拥护提案的科学家淹没了。1932年,苏联计划委员会发布了一份可行性报告,认为分流阿姆河并不会对咸海造成什么影响。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运河修建由此拉开序幕。

根据技术经济委员会的设计,运河的起点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努库斯市。这里也是阿姆河下游汇入咸海的最后一程,水量丰沛而河面收窄,流速较快,而且地势低平适合人工开挖河道。另一头,则是今天土库曼斯坦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克拉斯诺沃茨克。

努库斯与克拉斯诺沃茨克所在▼

但为了让水流损失可控,苏联人并没有打算让运河通入里海,而是在克拉斯诺沃茨克市郊断头,是一条完全服务于灌溉的运河。在施工计划当中,运河右岸的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将有50万公顷的土地得到浇灌,左岸卡拉库姆沙漠获益更多,将会新增700万公顷的牧场。

现在这么个样子,也不知是良田还是牧场

(图:google map)▼

运河带来的淡水,也会成为沿线工农业开发甚至水电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因此在规划运河的同时,苏联计划委员会还在沿线设计2000座水库,3座水力发电站,总长度达到1万公里的分水渠,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系统性开发工程,也是土库曼历史上最大的基建工程。

既然要搞,那就搞个系统性功能

能加的功能和投资全都加上去

(图:zen.yandex.com)▼

通航功能则是一个附加选项。如果运河建成以后试点一切顺利,那么这条运河终将通往里海,与伏尔加和流域取得联系,进而进入亚速海、黑海,也可以通过苏联欧洲部分的其他运河规划通入北冰洋,把整个欧亚大陆都用苏联人修的水道连接在一起。

俄国人虽然是典型的陆上战斗民族

但也有用运河将四大洋都连起来的梦想▼

至于部分专家担忧的咸海问题,自然也在无所不包的计划之中。咸海水位降低之后,将会露出大量肥沃湿润的湖床,这也可以作为农地,甚至还有改善阿姆河谷下游地区沼泽和盐碱化的功能。

咸海,水域面积一直在缩小

(2000年至2018年咸海水位的变化)

(图:NASA)▼

如果这条运河建成,其总长度将会达到惊人的1200公里,是世界上第二长的运河,亦能充分展现苏联的发展成果。

这项规划得到了斯大林的全程支持。尤其是在32年、46年两次苏联大饥荒之后,斯大林对自然改造的兴趣与日俱增,认为只有大规模地重新开发自然资源为己所用,才能避免饥荒危机再次上演。与这条运河同时期推进的还有伏尔加运河、斯大林格勒水电站、大自然改造计划等等大战略,全都是斯大林一手推动的。

正在建设中的斯大林格勒水电站

(图:britishpathe)▼

但这些大型工程的规划毕竟涉及大量繁复的工作,期间苏联又经历了惨烈的内部动荡和卫国战争,很多项目真正落地时已经是50年代了。

列宁格勒都已经这样了,运河什么的先缓缓

(图:wiki)▼

1950年底,乌兹别克乌尔根奇市(Urganch)被选为了土库曼大运河的前线调度中心,第一批工人开始在这里建设工棚,搬运建材,甚至还造了一个可以关押2000人的囚犯营地,准备迎接前来建设大运河的“工友”们。

乌尔根奇,这宽阔的水面

很难想到这只是一个绿洲城市,更外围是广阔的沙漠

(图:wiki)▼

其他物资也陆续抵达,前线指挥部每个月都能收到多达1000车次的物资,包括煤炭、木材、电缆、拖拉机,甚至还有列宁格勒图书馆调来的8000册书,以供人们闲暇时阅读。工棚营地也一再扩容,最后发展成了可以容纳上万人的营地群。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居住区里不仅出现了家属区和商店,甚至还开了两所小学和一家电影院。截至1953年斯大林去世,这个营地总共容纳了7300名普通工农和10000名囚犯,他们全都是被安排来修建这条大运河和它的配套设施的。

但还没等到这些人为运河做出什么贡献,斯大林就去世了。而这条由他一手推动的大运河,前路也陡然变得难测了起来。

斯大林死后,继任的赫鲁晓夫得以一展拳脚,试图让苏联摆脱斯大林个人的影响。这可不仅是指在政治和文艺界对人们进行平反,也包括撤销斯大林时期的一些计划。这个趋势愈演愈烈,最后变成了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土库曼大运河计划也在其中。

视察伏尔加河运河时,赫鲁晓夫也是有参与的

所以赫鲁晓夫本人对大修运河的态度是?

(图:wiki)▼

1953年中,斯大林去世还不到半年,莫斯科方向就得出了新的结论:进一步修建运河是不切实际的计划,要避免过去发生的饥荒应当通过开发处女地和引入新作物来实现(简单来说就是种玉米)。土库曼运河计划取消,所有物资原地清点返还。

让我们忘掉那古老的运河

坐上玉米战车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然而糟糕的是,在斯大林时期,这些物资运来的时候就是一笔烂账。由于物资需要长途跋涉从苏联的欧洲部分坐火车抵达乌尔根奇,在中央仓库装上卡车再向阿姆河下游和新河道工地转运,漫长的运输过程留下了太多空当,值得上下其手的机会非常多,不少物资还没到仓库,就已经“被使用”了。

而且由于调发来的主要是建筑工人,前期物资量又过大,仓库里甚至没有几个合格的会计能对物资进行有效的清点,前线工地为了尽可能多获取物资,提货的时候连个准数都没有,看见什么就拿什么,物资总量完全是一笔糊涂账。

由于缺乏物流信息,很多物资连价格都是未知的。苏联农业部的工作组来到工地,用了两年时间,花了5100多万卢布,还花了7000万卢布保护设备,最后发现这些物资总共价值12亿卢布,清算成本高达物资总价值的10%。

“建造伟大的运河”背后

是多到数不清的烂账

(图:kolekzioner.net)▼

清算完毕之后还要把这些物资重新运出,这又是一笔开销,而且很多固定资产如营房、办公室、钢轨等已经无法再次利用,粗略估算这些物资的价值又高达5亿卢布。

再加上从清算期间到清运过程中,这些设备经常被保管员报告“不翼而飞”,其实是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卖给了当地居民。他们花三个月工资就能从仓库里喜提一辆拖拉机,再多交点钱嘎斯汽车都能开走,别提多带劲了。

3个月工资买辆车,羊薅得都没毛了

(图:wiki)▼

当然,开走以后能不能搞到燃油就是另一回事了,不过反正工地的柴油也很便宜。

最终,苏联中央从中断项目中回收到的物资,还不到投入的一半,吃了个大亏。

但斯大林时代的决策终于还是被终结了,留给土库曼和乌兹别克两个加盟国的,只有不能通车的铁轨、没有水流的水渠、不发电的水坝、未曾被灌溉的沙漠,和因为新的水利工程而水位严重下降、周边土地恶性盐碱化的咸海……

运河烂尾,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船舶墓地......

(图:壹图网)▼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