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资讯是受宪法保障的言论吗

(图/摘自Pixabay)

网路上最近颇夯的话题是,ChatGPT横空出世,会如何改变人类社会呢?在宪法的课堂上也产生了涟漪。一位学生分享他在手机上与ChatGPT进行问答的经过,他的提问是什么是「紧急命令法」?ChatGPT先给了一个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答案;接下来就峰回路转了。ChatGPT告诉他,我国已在某年经立法院三读通过、总统签署公布实施了《中华民国紧急命令法》,共计20条,而且提供了前5条的具体内容。

被问到为何查不到政府的相关资讯时,ChatGPT则说了三个可能,包括不是公开资料、搜寻不得法及网路限制云云。事实上,中华民国立法院未曾制定过《紧急命令法》。学生不免一问:这不是无中生有吗?此事似可一笑置之;但其中也有可以认真思考的法律问题。

这类的回答,算不算是故意提供错误资讯?会不会构成「谣言」以致触法呢?有关机关或许不会在意。但如果政府认真思考ChatGPT是否应予管制时,设计程式提供错误的资讯供公众利用,有没有法律责任呢?回答这个问题,有另一个前提问题需要思考:ChatGPT提供的资讯,是受宪法保障的言论吗?

宪法保障的言论如何定义,似乎原就没有简单的答案。但宪法保障的言论具备一个没有争议的要素,就是必须是「人」的言论。ChatGPT提供的资讯,是「人」的言论吗?如果不是,就不是宪法保障的言论。能够将ChatGPT称为机器人,就说ChatGPT提供的资讯是人的言论吗?

恐怕不行。此中也许值得认真思索,人类可以创造各种机器,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各种便利;但是为什么要将机器称为机器人或是比拟为人呢?制造机器「人」,人机难辨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该不该重新省思,是否一概称之为机器就好,避免使用「机器人」这个辞汇如何?

话说回来,ChatGPT提供的资讯不是人提供的资讯,就不是宪法保障的言论吗?这样的想法或许过于简单。ChatGPT不是人,但背后的程式设计者是人,制造ChatGPT产品的是人。那ChatGPT提供的资讯是不是程式设计者或是产品制造人的言论呢?

恐怕也不好说。程式设计者或产品制造人并不真正知道、也无法预见ChatGPT针对每个问题提供的资讯会是什么,甚至会有意设计为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间,每次提供不能事前预知的不同答案。在这个意义上,ChatGPT提供资讯更像只能是个产品,而不像是经由人类思维直接表达的言论,这就会落在宪法言论自由保障的射程之外。也就是说,这种产品如果因为提供错误资讯而被指为产品的瑕疵,或是可能会为消费者带来不合理的风险时,就可能产生产品制造人的法律责任。

下一个问题则是,ChatGPT每次提供资讯时都先声明其所提供的资讯可能是错误的资讯,可以解免其法律责任吗?怕也难以一概而论,而可能与消费者因此受到什么损害有关。需要产品设计者或制造人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是不是明知其产品极有可能提供完全错误的资讯,却仍然供给消费者使用呢?资讯平台将无中生有而完全错误的资讯提供给消费者,其目的或是价值何在?资讯太多而不可控制会不会是应该负责而不是可免责的理由?这也只是谈到消费者保护责任,还没有进入其他的领域(如著作权)的讨论。

最后想问的是,本文提出的问题,ChatGPT又会怎么回答呢?(作者为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