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逸/想什么?做什么?运动之思考

台北羽球公开赛资料画面。(图/记者黄克翔摄)

作者陈鸿逸(博)

一个月前世大运、台北的羽球公开赛皆热闹地闭幕,中间当然都有一些关于台湾运动选手的好消息与更上层楼的突破。拉到近年来的马拉松路跑,可以发现台湾社会近来运动风气渐盛,此外各地国民运动中心的落成,都为人们提供不少娱乐休闲与运动的好去处。运动的好处相信各位读者皆知,此处不再赘述。此处想谈的是,是关于运动员的思考及态度,相信这才是我们为何要投入运动项目的栽培,以及我们该以何种角度重新审视运动员的价值才是。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88论坛粉丝团」看更多!

真正优秀的运动员并不在突出的体格而已,辅佐的优良的心理素质,从态度、自信、礼貌与得失间的平衡掌握,都缺一不可,这不禁令人想到几件周遭发生之事,检视体育运动如何影响人们。

其一,在大学教课时,期末作业是请同学协同合作拍摄一部影片有组同学运用组员体育系特教生特性,为同为该组的身心障碍同学设计相关的运动流程,从暖身、动作训练再到陪跑步。影片拍摄虽无法比拟专业传播科系、拍摄技法华丽,却感动不少师生。不同科系间的专业差异,有时难量化比较,通过各自专业角度出发汇集于影片构摄,就必须在本位、对方的双重考量下取得平衡、评估可行性。这组同学从特教生「如何运动」、「为何想运动」、以及「运动兴趣」等多角度切入,可见的是不仅仅在于完成一部影片,也同时促引人们思考体育在日常生活可被实践、推广的层面是充满无限可能的。体育或可被转化国力的竞争,可如何落实却可能有许多课题要被克服,一般民众如何,遑论特教生或身心障碍人士。所以同学们的「作业」或许更是我们的「作业」,他们开启了一个可能,有能力的单位与人士则应尽可能地实践之。

其二,是去旁观一场学弟妹的大学科系年度羽球竞赛比赛里有一位对手(球友),认真投入比赛不放弃每球,提高了不少可看性。令人激赏的是他的礼貌、友善。从尊重裁判判决、落地球会主动捡拾、有礼貌地向对手及裁判问好,不因为失误、误判或对手干扰失去风度,是少见的优良球友。后来虽输了比赛,可赢得了在场人士的赞叹与尊敬,只因他的态度让球赛变得可佩。若对应于日常生活,相信也是令人喜爱的。为何呢?所谓球风个性场上如何表现大致就呈现出其人格特质

读者此时或许会问,运动真的能带来这么多正面能量与思考吗?就单一角度来看或许不会,但运动由于是一个需团队合作、生心理素质健全的结合,所以过程中将会不断地刺激、砥砺人们奋勇向前、反思自身。多数人以为,运动选手不过是运动细胞好、手脚敏捷罢了,可事实上,高质量选手在学习训练、上场比赛、赛后检讨、应对进退反而更需要强健坚实的心理作基底。好的选手会带来一场刺激的比赛,可优秀高质量选手会带来的无穷韵味,以为人人乐道。当台湾选手在国际赛事愈形突出时,背后支撑出来的不仅仅只有血汗财力物力,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辛苦,故为台湾选手加油同时,身为非职业选手的我们,是否也能从中思考运动究竟是什么?运动的好处是什么?以及我们为何要支持体育项目?因为它代表是国力、是健康外,更是建构全人智慧的重要一环,相信这也就是运动带来的好处与必要。

(说到这里,你是否和我一样准备要拿起球球拍球鞋去奋战一下了呢,就让我们一起运动体会吧!)

●作者陈鸿逸,彰师大国文博士。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