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淑婷庆幸被照顾 居家生产很温柔
谌淑婷(下方躺卧者)在先生、助产师和家人朋友的陪伴下选择居家生产,「很开心,像个生产派对。」(本事出版提供)
台湾早年孕妇多由助产师接生,如今孕妇生产几乎都送医院,剖腹生产率更高达3成,医疗介入似乎与生产过程密不可分。曾任记者的谌淑婷,选择居家生产,由助产师在家接生,打破生产一定是血淋淋,要减缓痛楚只能靠医疗的迷思,日前完成《迎向温柔生产之路》一书,记录这段历程。
想到生产过程,她开心的说,「这是我和宝宝的第一次合作闯关。」谌淑婷发挥记者追根究柢的精神研究生产的多元选择,才发现社会上非常缺乏关于怀孕、生产和哺乳等知识,大部分的产妇是照医院的安排走,只要母子均安,什么都好。
「产前教育完全缺乏,产妇只想乖乖把一切交给医院,不了解生产过程,却可能对坐月子中心和婴幼儿用品研究透彻。」
谌淑婷表示,温柔生产这个名词,是指无论选择居家或医院,要用最适合妈妈和宝宝的方式生产,当然也「不代表医院生产就一定不温柔。」
谌淑婷4年前准备生产,和家人、助产师与医院的多方讨论,决定居家生产,做好各种计划,万一有状况也联系医院预备,「事实上,剧痛来袭时,我也哀号着,想着为何不选择医院生产,赏自己一针减痛剂?」但因为事前已经学过各种舒缓疼痛的方式,加上助产师的鼓励,让她决定慢慢在家中完成生产。
「那天,除了我先生,还有值得信任的助产师,还有几个亲戚朋友都在。随时有人帮我擦汗,递上水让我润喉,我很高兴自己真的被好好的照顾着。孩子生出来后,气氛就像个生产派对,很开心。」
谌淑婷回忆,高中护理课时看过的生产、堕胎等影片,总给人很痛苦、很可怕的印象,「我很怕痛,以前都觉得我要生一定要打无痛!」没想到她采访工作中偶然接触到居家生产,「当时的受访者却说,生产是他们生命中非常美好的经验。」
谌淑婷也认为,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和助产师并非对立的两面,而可以互相协助。例如在瑞典,除非是需要剖腹产或高风险的产妇,才会由医师负责生产,9成产妇都是由助产师接生。因为产科人力不足,日本近年也积极发展助产师生产照护制度,在医院中医师会和助产师分工合作,也有独立于医院外的助产院,让产妇有多元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