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全球高级战略顾问陈鹏:“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不是中国特有现象

4月13日,晨星(中国)在广州举行2024年度投资峰会,晨星全球高级战略顾问陈鹏在会议上表示,晨星见证了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成长发展,晨星在中国的业务很好理解,大概是四部分:一是数据,最底层的数据;二是底层数据上的工具;三是工具上面的投研;四是最上面的资产管理、组合管理等。

陈鹏介绍,今年是晨星成立40周年,目前覆盖全球38万个不同的基金份额,中国是全球基金第二大市场,不能算上卢森堡和爱尔兰,因为他们是跨境的市场,美国是第一大市场,全球有145位独立分析师,全球市占率第一。股票覆盖58000家,非上市公司数量更多,非上市公司里晨星排名第一,债券排名第四,ESG可持续发展方面晨星排名全球第一。

说到个人投资者,特别是基金,陈鹏表示,“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行为损益大概损失29%,澳大利亚比较成熟的市场7%,香港41%,爱尔兰卢森堡跨境市场大概在20%左右,新加坡37%,英国7%,美国大概20%多。当基金跟散户互动时有很大的缺失,而且这是全球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归根到底就是“投资者永远在寻找好的点子”因为投资者行为上的偏差造成了他的收益比底层的投资工具收益低。

造成投资者最大的差距实际上就是高买低卖,特别是高买,这个在中国市场尤其显著,这是某只基金,基金业绩增长、基金业绩变得非常好的时候,大量的资金涌入,买在了高点,整体的体验变得很差。

最后一个是中国基金市场上的费率,整体上偏高一点,去年中国证监会主动出手进行调节,而中国基金业管理规模达到30万亿人民币。反观美国基金市场,完全市场化的历程,基金费率一直往下走,不管是主动权益、主动债券还是最近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指数ETF,费率都是向下走,费率低了当然投资者的体验基本上就会好一些了。

晨星作为独立第三方机构,在市场上第一个推出所有综合费率的算法和展示,投资者了解自己持有基金的成本,有助于长期收益,提升持有体验;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获悉潜藏在隐性费率中的利益冲突,比如,为什么有些基金表现并不算拔尖却能够得到销售机构的力推,进而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除了关注基础费率以外,陈鹏还介绍中国基金销售的模式是时候要改变了,原来的模式是以产品销售为中心,有了基金产品,付给销售佣金、分管理费最后到消费者,实际上这种模式要颠倒过来,投资者在最上面,投资顾问为投资人服务,最后来配置基金产品,买方投顾也是这样往前推动,这样能实现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