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新/美国必要时应放弃台湾?「克制战略观」将使美国威信破产
主流战略观 vs. 克制战略观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1月20日就职后,美国东西两岸同时提出与美国「主流战略观」(Mainstream Strategic Perspective) 迥异的「克制战略观」(Strategic Restraint Perspective)。由于这两种论点都与台湾的生存与安全有关,因此我国应特别密切关注此一议题与相关情势的发展。
在一份题目为「执行克制」(Implementing Restraint)的报告中,蓝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指出,美国从二战结束至今一直采取「主流战略观」的立场与政策建议,演变到目前已国穷民敝,财政困难日益严重,未来更难因应中国的快速崛起,因此现在就应开始思考改弦易辙,考虑「克制战略观」的思维方式。
虽然「克制战略观」目前还难与「主流战略观」争锋,但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与美国的日益衰退,特别是美国若是连续几任总统都无法让美国振衰起弊的话,则「克制战略观」不无可能后来居上,甚至取「主流战略观」而代之。
▲ 拜登接任美国总统,面对财政困难日益严重的局势。(图/达志影像/美联社)冷战思维与战后情势 主流战略观历久不衰
从二战结以来,美国政治、军事与经济政策制定者都或多或少倾向于采取「主流战略观」的论点。
严格说来,主流战略观能够蓬勃发展与美国战略思想家肯楠(George Kennan),透过「长电报」(A Long Telegram) 鼓吹美国为首西方民主国家,应协同一致对赤焰高涨的苏联加以遏制,才能确保西方民主制度、繁荣与和平。
虽然后来情势的发展,未必尽如肯楠的最初构想,但是他的倡议被认为是东西方「冷战」(Cold War) 与「围堵」(containment)发韧之滥觞,殆无疑义。
▲ 前美国总统杜鲁门作法,与「主流战略观」符合。(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杜鲁门(Harry Truman)总统对战后欧洲提供「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在北韩入侵南韩之后率领盟国发动韩战,以及援助希腊、土耳其、台湾与日本、建立北约并与盟邦缔订多边与双边安全条约,基本上都与「主流战略观」若合符节,目的都是预防并围堵苏联的扩张。
在艾森豪(David Eisenhower)与甘迺迪(John F. Kennedy) 两任总统之下,美国继续采取「主流战略观」的围堵策略,极尽可能在欧洲、古巴、日本、南韩、东南亚与台湾,不让苏联势力越雷池一步,但是美国也维持不介入苏联势力范围内包括「匈牙利革命」的反苏民主运动,并从1958年开始与中共在波兰开启长达十多年的「华沙会谈」。
不过,甘迺迪1962年遇刺身亡之后,副总统詹森(Lyndon B. Johnson)继位总统,奉行「主流战略观」政策,但升高越战的后果,却是让美国财政不胜负荷,国内反战思潮兴起,苏联势力在全球各地也趁势而起,詹森被迫放弃竞选连任的机会。
▲甘迺迪于1962年遇刺身亡 。(图/取自网路)
「主流战略观」倒也不是从未调整。
冷战以来,「主流战略观」的第一次调整,起源于尼克森1967年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季刊发表一篇题为「越南之后」(After Viet Nam)的文章,略谓美国必需尽快结束越战,并与中共政权改善关系,以免北京对内压制人民,对内侵扰四邻。这也成为美国「联中制苏」战略思转变的开始。
1968年美国大选,尼克森胜出,1971年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 衔命访问北京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与总理周恩来会晤,这次密访加上1969年中苏共在边境珍宝岛的流血冲突,美国的「主流战略观」逐渐朝「联中制苏」迈进。1971年,中共进入联合国,台湾则被迫选择「主动退出」联合国。
1972年,尼克森访中进行「和平之旅」(Journey of Peace),美中两国不仅朝「关系正常化」(Normalization) 推进,而且正式推动「联中制苏」的准联盟关系。
在北京要求下,华府同意从台湾撤军、废约(美中协防条约)最后才是与中国大陆建交。但因「水门事件」爆发,尼克森被国会威胁辞职,美中建交ㄧ事也就暂时延宕下来。
▲ 美国前总统尼克森1967年主张,美国需尽快结束越战,与中共政权改善关系。(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1977年,卡特(Jimmy Carter) 入主白宫,由于苏联势力在全球各地都有进展与突破,卡特决定于1978年12月15日与中共建交,完成与北京的关系正常化。
尽管如此,美国仍维持「主流战略观」的政策,由国会主动通过「台湾关系法」(TRA) 并由卡特签署,以保障台湾的安全。
历经雷根(Ronald Reagan) 、老布希(George H. W. Bush) 、柯林顿 (Bill Clinton) 、小布希(George W. Bush)、欧巴马 (Barrack Obama) 、川普(Donald Trump) 总统迭有进展,美国也继续维持「主流战略观」的政策在欧亚两大洲尽量维护美国与盟友的安全。
虽然苏联在1991年瓦解,但取而代之的俄罗斯仍然以恢复「大俄罗斯的荣光」为己任,觊觎东欧与波罗的海三小国。
▲美国前总统卡特(Jimmy Carter)于1978年12月15日决定中美建交。(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在主流战略观影响下 美维持全球安全承诺
自21世纪开始,中国经济超德赶日,逐渐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美国国力相对衰退,但不论冷战结束前或结束后,美国都会维持一贯的「主流战略观」与相关的政策,包括:
一、确保对欧洲的安全承诺,不仅让苏联或俄罗斯势力扩张,反而极力制约俄罗斯推动「大俄罗斯主义」(Greater Russianism)。
二、在美日安保条约之下,美国承诺确保日本安全并将钓鱼台列入安保范围之内。
三、在美韩安保条之下,美国承诺确保南韩安全并每年调整针对北韩各种状况的双边「紧急应变计划」(Contingency Plan)。
四、在「台湾关系法」之下,美国履行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国会在过去四年并通过多项友台台法案与修正案,以增强对台湾的安全保障。
由此观之,在「主流战略观」之下,美国历届总统对美国盟邦与盟友的安全承诺是在逐步加强之中,至少也没有减弱。
▲ 在美国维持一贯「主流战略观」之下,承诺确保南韩安全。图为艾斯博出访南韩,与郑景斗会面。(图/路透)
随着中国快速崛起 克制战略观渐抬头
但是,2021年1月由美国东西两岸智库与学者所提出的「克制战略观」却与「主流战略观」背道而驰。东岸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艾理森(Graham Allison) 所提出,西岸则是由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所提出。
在其2017年出版的「终必一战」(Destined for War)一书中,艾理森主张,为了避免与中国爆发一场不必要的战争,美国在必要时应放弃台湾。今年年初,他在接受TVBS邀请参加一场座谈会时,虽未提放弃台湾,但与中国发展一套合作与互动模式仍为其基调。
他与兰德公司的共同看法,包括:
一、美国与中国应商量出一套和平共存共荣的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一场不必要的战争,而且合则两利,可以共创双赢。
二、除了中国大陆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美国可援引美日安保条约协助日本还击以外,否则即使中共攻占钓鱼台,美国也没有必要介入。
三、北韩没有能力攻打南韩,所以美国大可自朝鲜半岛撤军。当然,美韩「紧急应变计划」也就成为多余;北韩发展核武也与美国无关。
四、同理,尽管美英两国具有特殊关系,但若英国海外基地与属地遭到中、俄攻占,美国也不应介入。其他美国的欧洲盟国亦然。
五、为了避免与中国冲突,美国必要时应抛弃台湾。
▲ 为了避免美中爆发不必要的战争,哈佛学者建议,美国必要时应放弃台湾。(图/CFP)
克制战略观形同姑息主义 美国将信用破产退守本土
首先,一旦美国总统采纳「克制战略观」的主张与政策,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威信将很快破产,并将逐渐被赶出西太平洋,最后将完全退回到美国本土。
再者,中共与俄罗斯都不是吃素的,他们将会步步进逼,鲸吞蚕食美国撤军或退出的国家或水域。
最后,中共与俄罗斯就会像二战时的德国与日本一样侵略四邻,并快速扩张,只是在「克制战略观」的「新姑息主义」(New Appeasement)之下,美国已退守本土,再也没有能力领导群伦奋起ㄧ战!
热门点阅》
► 赖祥蔚/川普下台后 假新闻仍难解 Al+大数据能终结假讯息吗?
► 台湾少子化》以色列产房爆满不够用!犹太家庭给台湾人的启示(苏育平)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