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出科技惠企新举措 一年一次申报优化为全年申报、定期支持
材料精简
通过复用纳统单位数据,每类项目减少共性材料3件;申报材料平均减免率超过40%
申报更易
由“一年一次申报”优化为“全年申报、定期研究、季度公示、定期支持”
兑现更快
2月、5月公示的项目,兑付资金在当年下达;8月、11月公示的项目,在次年3月底前下达
记者16日从市科技局获悉,首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常年申报”工作及2025年成都市第一批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日前启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申报涉及多个较大的变化。
“为给企业减负,我们希望通过惠企新举措,有效提高政策兑现率和直达率。”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那么,这些变化如何实现助企惠企“再提速”?
资金兑现更快
启动市级科技项目“常年申报”
提升政策惠企质效,推动科技领域惠企政策“蓉易享”。记者了解到,市科技局此次启动了首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常年申报”工作,涉及6个业务类别。
在申报模式上,由传统的“一年一次申报”优化为“全年申报、定期研究、季度公示、定期支持”。满足申报条件和申报指南要求的单位,在相关业务管理办法有效期内可常年申报。
在资金兑付上,明确资金兑付时间。每年2月、5月、8月、11月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项目予以公示。2月、5月公示的项目,在当年下达;8月、11月公示的项目,在次年3月底前下达。
申报流程上,对申报流程、与上次申报时间衔接、企业年度最高享受额度的统计与核算等进行了全流程全方位模拟,确保流程能走通、企业易操作、管理无漏洞。
申报材料减免上,通过复用纳统单位数据,每类项目减少共性材料3件;同时,通过逐个类别梳理,已对有关附件业务材料作了进一步优化整合。
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分批实施、稳妥推进的原则,重点梳理“资助对象明确、审核标准清晰”、立项方式为审核类的后补助项目,形成首批“常年申报”政策清单,“简单来说,审核类项目即企业满足条件并申报后,便可享受相关政策支持。”
过去,采取的是定期申报方式,企业在满足申报条件后,要听到“哨声”才能进行项目申报。设置“常年申报”市级科技项目后,实现了“企业获得资质即可申报→政府审核定期兑付”的高效服务模式。
“这样一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担忧错过申报期、对获批时间和兑现时间无精确预期等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推进惠企政策‘易申快享’,企业获批享受政策时间平均缩短4个月。”
与此同时,市科技局依托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在项目申报时最大限度精减了企业申报材料、降低企业申报负担,提升申报管理质效。“比如,我们对有关申报材料进行了减免,并不是说这些信息不再重要,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改‘企业自证’为‘政府旁证’,申报材料平均减免率超过40%!”
据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市科技局还将按照成熟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则,持续完善“常年申报”政策清单。
积极响应企业诉求
小变化带来企业大便利
2025年成都市第一批科技项目申报,共涉及10个业务类别。具体申报上,对申报时长、申报材料减免与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
申报时长上,此次申报采取定期申报方式,根据《成都市惠企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试行)》(成办发〔2024〕16号)“申报期不少于15个工作日”要求,结合项目实际,申报时长为20个工作日。
在申报材料减免与系统优化上,本次通过复用纳统单位数据,每类项目减少共性材料3件,同时,结合业务实际通过逐个类别梳理,已对有关附件材料作了进一步优化整合。
此外,还在项目申报书中增加插入图片功能,并进一步完善相关表格、数据自检功能,降低申报者出错概率。
一处处“小”变化,可以为企业带来“大”便利,背后更是“藏”着不少助企惠企的“巧思”。“我们在市政府要求的最低申报时长上增加5个工作日,就是压减业务审核时间,而将时间‘腾’给企业,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来组织项目申报。”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再比如,在项目申报书中增加插入图片功能这项看似“微小”的改变,却是企业在此前申报中切实遇到的难题。
今年8月,企业提出过相关诉求及建议。经研究论证,在项目申报时,通过图片展示,可以便于项目负责人更加简洁、直观编制相关技术路线、方案,从而切实帮助申报者降低出错概率,并减轻基层人员审核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