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圳鱼梯淤积严重 志工相揪疏通

台东池上圳生态鱼道淤积多年,池上20多名志工13日卷起裤管清淤,期盼重现鱼群逆流而上的生态景象。(蔡旻妤摄)

台东池上圳有国内首座透明观察窗作生态教育的鱼道,然而启用13年以来,因多次台风,鱼道淤积,鱼类消失,20多位志工13日下到鱼梯入水口清除淤泥,期盼重现「国宝鱼」高身鲴鱼逆流而上的生态景象。

志工卷起裤管在鱼道入水口清除淤泥,并冲洗鱼道教室内观察窗户。早年池上圳在卑南溪筑堤取水时,河川里的高身鲴鱼等洄游鱼类,因无法跃坝而上死伤无数,池上乡民曾发起抢救运动,进而促成池上圳旁的生态鱼道。

然而多年来历经莫拉克等台风,鱼道逐渐淤积,也影响高身鲴鱼洄游;当年设计此鱼梯的清华大学教授曾晴贤便号召当地志工,一同清理鱼梯。

志工张天助表示,八八水灾时候,向阳那边的山崩塌下来,因此导致上游的河川约长达2至3年,河水都是混浊,所以鱼也没办法繁殖。

身为关山国中教师的志工吴宜周说,看到校内群组征求志工,因此就来了,虽然有点累,但大家一起动手将河道淤塞部分清除、水道观察窗擦拭,做起来很快,目前因为疫情关系未邀请学生,未来希望结合生态解说等,让学生们更认识当地生态。

近2年来全台大干旱,让卑南溪河水大减,又被拦截作农业用水,河川基流量不足,严重冲击河川鱼类生长。曾晴贤指出,鱼类在枯水期会在河川深潭中「度小月」避难,丰水期时就会逐渐恢复,因此鱼道的功能需长期维护,否则将不利于鱼类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