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宇宙人-我们怎么见证世界

视觉时评》第二期刊出的福岛现场纪事,右为创刊号封面。⊙摄影郑衍伟(Paper Film Festival总策划

《视觉时评》总编辑Franck Bourgeron。标题下排小字写着:「视觉图像体裁的追踪调查、报导记录。」⊙摄影︰郑衍伟(Paper Film Festival总策划)

宣扬永续概念的法国期刊《去成长》(LaDecroissance)不仅提供资讯图表漫画叙事,内容的图文整合密度更是惊人。⊙摄影︰郑衍伟(Paper Film Festival总策划)

中国漫画家李昆武以文革经历绘制的自传故事,在欧陆掀起旋风。右册日本大师吾妻日出夫以酒精中毒进入精神病院的亲身经历绘制的医院纪事。⊙摄影︰郑衍伟(Paper Film Festival总策划)

面对变动迅速的世界,我们既需要快速掌握现场状况,以免遭到蒙蔽,又必须慢慢爬梳不同立场资料,建立思考的基底。一群文化创作者以图像和资讯图表来呈现新闻议题,让我们重新思考「真实」与表现的关系

加拿大漫画家居‧得立勒(Guy Delisle)带着牙牙学语的宝宝,跟随无国界医师妻子到缅甸任务。白天他负责顾家小孩,好不容易晚上跑去喝酒透气,各国的NGO伙伴都在辩论人道行动。轮到他发言时,他唯一能分享的消息是:「大卖场进了日本制的新尿布。」即使身在独裁统治的缅甸,居家还是让他感觉和世界有些脱节。《缅甸小日子》(脸谱)让我们意识到一个悲伤又荒谬的真理,那就是: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历史的风暴。风暴就像气象云图上遥不可及的螺旋形,除非午后雷声在头顶上翻动、乌云流转创造近在咫尺的戏剧性,否则我们都是道听途说。

大多数时候,戏剧性来自媒体。广播、电视、网路脸书,我们只能像仓鼠储粮努力搜集身旁的资讯。时间变得很重要,我们必须既快又慢╴快速掌握现场的状况以免遭到蒙蔽,但是又必须慢慢爬梳不同的立场和资料,建立思考的基底。我们需要不同的时间感。

快速掌握,慢慢爬梳

近年来欧美开始推展的「慢新闻」(slow journalism),即是基于类似的心态:以更长的时间尺度整理新闻,撰写深度报导或者制作资讯图表。我们需要以秒计算的更新、也需要以月,甚至以年爬梳的脉络。

或许,近年来视觉文学(graphic novel)之所以出现那么多报导作品,书店分类可以多出一柜,正是因为用漫画记录必须耗费更多功夫,让一切的观察变慢。

2008年,法国视觉报导文学家艾曼纽‧勒帕吉(Emmanuel Lepage)受市民团体邀请,前往车诺比驻村3周。这个计划原先预计出版他驻留当地绘制的素描本,以此募款,帮助那些受曝辐射的小孩到法国接受治疗。然而勒帕吉觉得光用素描无法反映他在当地的感受,决定改用叙事手法来表现。他以第一人称方式创造一个角色代表自己,绘制了一部纪录片式的作品。主观的叙事角度,和一般新闻性的文体非常不一样。勒帕吉说:「除了车诺比这个特殊的背景之外,组成我这个人的重要元素:旅行、写生、漫画,以及人生本身……过去一直都很分散,或许这次我是想把它们全部都整合起来。」到头来,「我是透过作品中的登场角色在描述我自己。」

勒帕吉完成了精致动人的《车诺比的春天》(Un Printemps a Tchernobyl)。对他来说,绘画的过程不仅是客观呈现外在的世界,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确认信念。我们必须证明自己,面对自己,依凭本能,但同时也面对质疑的声音。我们必须在根本深处建立价值的核心,否则言语就算铿锵有力,也会变成纷飞的花絮,没有附着的依据,在争辩中践踏入泥。

以漫画和资讯图表呈现新闻议题

报导的速度变慢,让笔者想到小说家波赫士和萨瓦托聊天时曾说:「印刷技术让太多没有必要阅读的东西淹没了世界。报纸应该一百年发一次,只报诸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类的世界大事。」进入智慧手机的年代之后,人人日理万机,波赫士的问题更引人注目。什么资讯值得我们阅读?对于创作者来说,这个问题也变得更复杂。它同时牵涉到读者的需要和作者的追求,读者分众让市场更难概括,而过多的资讯也让筛选变成需要认真面对的功课。

法国新闻季刊《视觉时评》(La Revue Dessinee)从另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回应我们的疑惑。2013年底,6名画家、编剧、记者与小说家合力创办了这份季刊,媒合专业记者和漫画家制作报导,整本刊物都以漫画和资讯图表来呈现新闻议题,如同CNN或Discovery整个变成手绘版,完成度和美感都让人叹为观止。

创办人之一,记者瑟伏内(David Servenay)说:「我们的报导采取贴近『凡人』的角度,而且整本刊物内容都经过新闻验证的专业流程。一切都是真的。」他们跟随年轻农夫购买土地的脚步,挖掘法国根深柢固的农地贿赂问题;进入布鲁塞尔的刚果区,看流亡的刚果人如何重新复原过去首都的生活情调;甚至从动物园出发,探讨当代都市人和动物的关系等等。

军火交易、历史爬梳等摄影无法捕捉的现场,如今经过调查求证后,再透过绘画和资讯图表的形式模拟情境。编辑部甚至和专业资讯视觉化公司合作,先利用电脑统计整理图表,再让画家重新以画笔描绘。这些操作方式,让我们重新思考「真实」与表现的关系。

报导的核心除了揭露更要聚焦

过去的新闻报导重点在于讯息,读完就可抛弃,但现在似乎变成值得收藏的体验,就视觉享受、感性与知性来说,都出现不同的意义。因为核心不止于揭露,而是聚焦;不用环游世界观奇寻觅故事和杰出人士,咫尺之外就可以发掘题材。大量的资讯消费让人过目即忘,让创作者们更关心「留存」。当我们翻阅这些报导性的视觉文学,震慑我们的除了强烈的视觉表现,漫画家耗费时间刻划的决心,也让我们起鸡皮疙瘩。他们关注「个人」的书写角度,连结了法国的左翼思维,也让我们重新思考「真实」的时间性。新闻自此也可以有机会沉淀下来,变成更永恒的书写。

勒帕吉趁着前往日本参加国际漫画博览会的机会,亲自跟随记者进入福岛灾区,对于人类没办法学到任何教训感到愤怒。他不是因为愤怒才投入绘制报导文学,而是在绘制的过程当中,确认什么是绝对不能让步。

得立勒则是以轻盈的幽默,在缅甸日常俗事的欢笑中呈现哀愁。无国界医师的任务以挫败告终。临行前夕,他选择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场景向这段时间道别。他在街上推着婴儿车,追随远方传来的音乐声,左弯右拐发现一个小小的游乐园。园里一名男子家人安顿在迷你摩天轮上,不料简陋的游乐设施旋即启动。男子匆匆起跳,想要攀上摩天轮的杆子,或许想和家人同乐,亦或许不甘心自己也想玩。摩天轮缓缓转动,而男子似乎错失了时代的节奏,就这样跳上跳下跳上跳下。他是如此渴望加入,顾不得惊呼和笑声,像空中飞人一样奋不顾身扑向加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