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验 产控协会理事长黄伟祥 老先觉深耕产控
大联大投控董事长「台湾产业控股协会理事长」黄伟祥图/本报资料照片
大联大投控董事长黄伟祥在企业界拥有好人缘,没有人有异音,只要是能为企业发声的组织、协会,秉持着公益的出发点,只要时间允许,他都乐于参与。他拥有的许多头衔中,有一个相对安静的「台湾产业控股协会理事长」,近月国发会主委刘镜清提出「产控公司为企业转型策略之一」,并提出国发基金可以投资、民间公司筹募30亿基金将注入产控,外界开始注意到产控领域早就有黄伟祥鸭子划水,深耕多年。
「大联大,是相同产业的不同独立企业,从竞争对手透过合组产业控股,变成合伙兄弟共治的故事。」一句不到40个字的描述,讲明白了黄伟祥在电子零组件业打拚40多年的艰辛过程。放眼全世界,做事业,最大期盼是成长顺利、营收丰润。然而,台湾的企业近8成处于「规模长不大,获利小确幸」。黄伟祥自2005年就看清自己行业的危机与挑战,恶性竞争、削价挖角,比比皆是。他持续参与各种公协会,希望以建立友谊的出发点解决同业的敌意;也有国际律师提出企业并购的想法,部份业者间确实也真的中间者疏导下,坐下来协议整并的可能。
好朋友,不一定能一起做事业,而且一起做事业,多数很快就友情恶化。要把公司卖掉,和别人整并,还要经过老爸(企业一代)的首肯,若是上市公司,还要通过监管机关核可私有化,都是大多数台湾企业没经历过。当中许多的难点,黄伟祥在40多年期间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产业控股」的构想也不是一次进到脑中,「倒底要如何做?可能的阻碍是什么?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黄伟祥没有前人的参考值,阅读到的资讯多是国外案例。
于是,他把自己的事业当作实验组,经过六年多时间、第30年打拚的2010年,才正式公布「大联大投空公司」的确立。过程中,该产控组合中的上市公司暂时股价被低估,还有供应商的制肘、文化的冲突、员工的不信任等等等。黄伟祥认为,如果大联大产控的经验没有传承下去,不就等于白白牺牲了?于是他向某些公协会提议在组织内设立产控小组,想要边研究、边倡议、边找寻合适的新个案。
最终,黄伟祥还是摸索出新的心得:需要另外成立产控协会,才能清楚聚焦。2019年7月,他邀请企业界好朋友们共同参与成立,协会理事会成员来自各种产业,大家透过切磋平台的经验分享。首先要在这平台上,形塑台湾适用的产业控股专门知识,不是一般产协会的广招会员、或收取会费转供会务运作。
「要趁着记忆犹新、热情犹在时,把想法、经验记下来」,黄伟祥也会担心自己有了年纪,和台湾企业平均年资般愈来愈高龄,届时可能连改变的勇气都没有了,因此以公益为出发点,在资源有限、志同道合专家齐心下整理出版《大竞合2.0 》-产业控股从做大、做强到共好、共赢专书,多角度观点解释台版产控的可能模式、机会和挑战,协会自费印书发送企业主,尔后再出版任务推进报告书、合组式产业控股筹组指南,并自组邀请有兴趣的企业主上课,由专家导读。
黄伟祥说,推动台湾产业控股业态发展,协会现在已责无旁贷,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期许协会要加紧脚步,近来更从形塑产业控股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推进至协助企业合组产业控股及提供辅导,把协会的知识整理提供外部专业机构,建立咨询机制,并扩大及加深产业研究,做为政府制定及实施相关政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