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无形文资 七娘妈生逗阵做十六岁!
▲2024年8月10日,适逢农历七夕暨七娘妈诞辰之日,而「七娘妈生,做十六岁」为台南市传承已久的民俗,更是府城家庭多个世代的集体记忆。(图/记者林东良翻摄,下同)
记者林东良/台南报导
2024年8月10日,适逢农历七夕暨七娘妈诞辰之日,而「七娘妈生,做十六岁」为台南市传承已久的民俗,更是府城家庭多个世代的集体记忆,此成年礼仪式不仅体现长辈对子女成长的期盼与欢喜,也建立起青少年在此阶段,对于自身、家庭及群体应尽责任的认知。
为推广此具地方特色及社会意义的传统生命礼俗,台南市文资处鼓励届满十六岁的青少年参与做十六岁的活动,一同体验成长的喜悦,感受府城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
台南做十六岁习俗和七娘妈民间信仰有关连,因传说中幼儿在十六岁之前需受七娘妈保护,当家中有子女届满十六岁时,便于七夕当天,即七娘妈诞辰之日于家中门口摆设七娘妈亭、胭脂水粉与各样祭品,酬谢七娘妈保护子女平安长大。同时,外祖母也会准备给外孙「从头到脚」的成年礼物,七夕当天在鼓吹队伍的引导下送至青少年家中,以祝贺其成年。祭拜礼过后,则举行「出鸟母宫」仪式,即由父母擎起七娘妈亭让子女俯身穿越,象征青少年已成长且能独当一面。
最后,将七娘妈亭火化,并分赠粿品红龟给亲朋好友与左邻右舍,分享喜悦。另外,做十六岁的传统也与台南五条港地区息息相关,因旧时当地河港码头装卸搬运的劳工不乏有未满十六岁的童工,故当地工人家中子女若届满十六岁时,便举行隆重的仪式邀请工头及亲朋欢庆,宣告孩子已长大成人,可领取大人的全薪!
随着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的改变,如今台南做十六岁仪式已多由庙宇或宗祠代为准备祭品及举行,如开隆宫、临水夫人妈庙、台湾临濮堂施姓大宗祠、安平开台天后宫等,以团体的方式进行成年礼仪式。但近年来,此民俗文化重获重视,有不少市民家庭也响应及承袭古礼,回归旧时在家做十六岁的传统。在传统礼俗文化逐渐式微的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参与庙宇宗祠,抑或是家中所举办的做十六岁仪式,透过长辈的关怀与祝福,都能使子女在十六岁的七夕留下难忘的成长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