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凭一己之力重塑美政坛 无论谁当选都将「川普化」

▲ 当今的美国总统辩论焦点已经变成「美国应该把大门关多紧?」。(图/路透)

● 丁学文/金库资本管理合伙人兼总经理

这很讽刺,现在这个世界,包括美国,所有我们曾经信以为真的理所当然一夕翻盘。

1990年代的美国总统大选,两党辩论的是美国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向其他的国家张开双臂发展贸易。可如今,总统辩论的焦点已经变成美国应该把大门关多紧?

川普,当然是相对激进的一位,他的关税愿景非常可能让全球经济倒退回一个世纪之前。贺锦丽确实没有那么极端,但也隐隐约约表示保护主义对美国最有利,只不过她同时强调了对特定产业的持续补贴。

对川普来说,前进的方向绝对不变,他甚至在第一个任期称自己为「Tariff Man关税人」,并坚信对外国征税是最大化美国经济实力的最好方式。他从洗衣机和太阳能板开始征收关税,然后是钢铁和铝,现在则是与中国公开展开贸易战。这非常可能也是他一旦当选总统会戮力以为的一个方向。

▲ 川普的关税愿景非常可能让全球经济倒退回一个世纪之前。(图/路透)

但可悲的是,贺锦丽虽然没有公开宣称自己是关税女人,但她越来越多的言论显露出和川普一样的保护主义,所有一切的走向都让大家明白,不管最后是谁领导美国,美国的关税高墙势在必行,她或许没有川普那么热衷筑墙,但她也没有打算建造一座桥梁。

无论谁当选 川普想法都已成主流

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封面故事直言两位总统候选人在保护主义的趋同现象越来越让人担忧。

在封面设计上,《经济学人》又玩起了图片游戏,在一幅远距离的美国华盛顿纪念碑照片上,我们看见整座高达555 英尺的纪念碑摇身一变,变成了川普那条鲜红的领带。两侧一排黑色字体「The Trumpification of American policy美国政策的川普化。」

▲ 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封面故事以「美国政策的川普化」为题,直言两位总统候选人在保护主义的趋同现象越来越让人担忧。(图/撷取自《经济学人》)

这次,《经济学人》大手笔用了Briefing专文以及美国板块的七篇文章深入解析了美国这两位总统候选人在方方面面的趋同,也让大家对美国民主再度捏了一把冷汗。确实,不到一个月后,美国选民所要面临的选择将不是一个需要相互比较的政策权衡。贺锦丽提出的计划没有执行细节;川普的政策则显得脱离现实——无论如何,美国面临的文化分化比税收政策更有办法激励选民。

但对美国和全球其他国家来说,美国大选的最后选择,对政策方面的影响才是意义重大。可惜的是,媒体对于这次选举的相关报导始终不够充分。《经济学人》将在这本杂志内容中提供八篇Briefing专文针对各个相关政策提出看法,涵盖了编辑群认为选举结果将产生冲击的几个领域,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

选题清单非常用心:文章并没聚焦两位候选人之间的鲜明对比或与公共政策没有直接影响的主题。主要谈论的是候选人的性格、这次选举对相关机构,甚至美国民主的意义。

▲ 《经济学人》编辑群发现无论谁当上总统,川普想法已经变成主流。(图/路透)

文章也没有把堕胎纳入其中,因为候选人的观点不太可能转化为明显不同的政策。把以上提及的去掉,《经济学人》决定把重点放在不同人担任总统可能的差异点上,结果令人讶异,编辑群发现无论谁当上总统,川普想法已经变成主流,这场美国大选的风向不但被他主导,连美国的政策可能发展都已经彻底川普化了。

以贺锦丽的国内政策为例。她的移民政策倾向了两党最保守的一个改革提案。包括在非法移民过多时停止庇护的申请;她的贸易政策不过是修改了川普第一任任期内的关税设计;在税收方面,她决定保留川普2017年的大部分减税措施;在能源方面,她对水力压裂法买单,也支持让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很难想像,美国党派分化如此激烈,川普如此两极分化,她却不知不觉选择借用了川普第一任期的部分政见。

▲ 贺锦丽在不知不觉中,选择借用了川普第一任期的部分政见。(图/路透)

这个趋势凸显了一定的政治意义。川普确实占领了民主党曾经的地盘,他对工会进行了温情攻势,废除了共和党削减退休金和医疗保健公共支出的计划,难怪在六到七个摇摆州民调结果上,川普的支持率都比2020年高出了好几个百分点,也许就是这样,贺锦丽不得不采取部份川普立场试图胜选。

这让人非常意外,谁能想到上次遭遇滑铁卢的川普竟然凭一己之力重塑了美国的政策走向。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川普「鹰派」抗中 贺锦丽料将持续援乌

川普对中国采取的态度比美国任何一位总统都更具有对抗性,尽管他说的多做的少。贺锦丽领导的政府则可能说得不多,但在执行层面却更加严厉,譬如禁止向中国出口技术或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就是拜登一手主导。

▲ 川普对中国采取的态度比美国任何一位总统都更具有对抗性。(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在中东问题上,尽管民主党施压要求削减对以色列的武器供应,但贺锦丽没有让川普从右翼成功包抄她。她似乎也不急于恢复川普撕毁的与伊朗协议;这个礼拜,她宣称伊斯兰政权是美国现在最大的对手。川普的抉择则和她相距不大。

对乌克兰的支持目前看来差距最大。贺锦丽所属的民主党领导西方协助乌克兰抵御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只要国会允许,她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现金。川普的政策则是极度模糊:他只说他会迅速结束战争,但他没有透露怎么做?而且他拒绝透露他希望的结局?这加剧了人们对他会敦促乌克兰接受俄罗斯条件的担忧。然而,这种灾难性的背叛充满了不确定。

连川普也可能担忧着让俄罗斯坦克驶过乌克兰更多领土会不会更加凸显他的软弱。

▲ 只要国会允许,贺锦丽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现金。(图/路透社)

川普政策极端化 建一堵高墙还不够!

从《经济学人》的政策专文中可以清楚看出的第二件事是,虽然贺锦丽提出的政策明显向川普靠拢,但川普也已经变得比之前更加极端。在贸易方面,他今年稍早表示,他赞成对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现在更想把它提高到20%,他甚至希望对中国所有的进口商品都征收高达60%的关税。

在国内税收方面,他希望削减所有可见的项目,甚至让2017年的所有减税都变成永久的,然后进一步降低企业税。但联邦预算委员会认为,他的计划将让美国债务比贺锦丽多了两倍。在移民议题上,2024年的川普比八年前更极端。他总爱画大饼,这次已经不仅仅是建一堵墙,而是大规模的驱逐。他的一些政策因刻意忽略某些重要性而看起来更加极端:例如他没有明确的脱碳计划或帮助美国怎么适应气候变迁的计划。

▲ 川普的一些政策因刻意忽略某些重要性而看起来更加极端。(图/路透)

下个礼拜,《经济学人》提及将仔细研究这两位候选人的政策将怎么影响经济。尽管川普声称拜登「摧毁了」美国,但美国经济起码目前仍然令全世界羡慕。但现在,令人担忧的是,两位候选人对那种真正能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事项,例如像贸易、人才和竞争的开放兴趣缺缺。也许,贺锦丽不会像川普那样决绝的把美国封锁起来。但她真的当上总统,我们也会在她身上看见美国政策川普化的阴魂不散。

贸易崩解逼得金融体系得重寻平衡点

如果有认真观察美国政策走向,肯定早就注意到,美国整体经贸政策转向,其实早在川普之前的欧巴马时代就开始了,欧巴马口口声声尊崇自由贸易,但已经开始走向民族主义,诸如什么《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ARRA)、「委外工作转回美国方案」(IAJ)等数不胜数,川普只不过口不择言,毫不掩饰保护主义心态罢了,很多人以为拜登上台会把一切回归,没想到他反而结合其他盟友重组供应链,大力推动碎片化,甚至更加倾向霸权主义。

▲ 欧巴马虽然口口声声尊崇自由贸易,但已经开始走向民族主义。(图/路透)

前阵子,川普时代的贸易代表赖海哲甚至出版新书,取名就叫「No trade is free贸易不再自由」。所以,全球贸易碎片化已是趋势,川普还是贺锦丽担任第47任美国总统,结果都是一样。

其中,接下来的金融稳定会不会遭逢重击确实让我担忧,事实上,人心焦虑以及市场不稳最容易冲击的就是金融系统,这从8月初和9月初的两起全球股灾可以一览无遗,大家永远不要忘记当代金融危机大师明斯基的「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金融不稳定假说):资本主义与全球化容易催生资产价格的投机与膨胀,但繁荣过后,任何风吹草动又有可能让泡沫一夕破裂,这就是著名的「Minsky Moment」(明斯基时刻)。

▲ 资本主义与全球化容易催生资产价格的投机与膨胀,但繁荣过后,任何风吹草动又有可能让泡沫一夕破裂。(图/123rf)

今天,如果将第三世界的不满与地缘政治的紧张结合起来,贸易崩解促成的金融分流真的很像一颗毒瘤侵蚀着既有运作,原因无他,金融体系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更像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实体所在,它借由精密运作,巧妙的控制着国家、企业和个人从获取资本到如何促进繁荣的金流运作,一旦贸易堵塞或传导分岔,将像人们的血液循环不良一样,会让人体浑身酸痛不舒服。

过往,金融系统成功促进全球贸易的运行无阻,今天,贸易崩解逼得金融系统重新寻觅平衡点,但谁也不敢预测金融系统「再平衡」会有多痛?

▲ 易崩解逼得金融系统重新寻觅平衡点,但谁也不敢预测金融系统「再平衡」会有多痛?(图/路透社)

●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经济日报》。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