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视角-WeWork破产,闪电扩张为何不work了?
图/美联社
以共享办公室业务打响名号的WeWork前阵子宣布在美声请破产保护,从「闪电扩张」搞成了「闪电失败」,还让投资超过百亿美元的大股东软银集团创办人孙正义灰头土脸,坦承该投资案是他的「人生污点」。一样都是闪电扩张,为什么Airbnb、Uber能成功,WeWork却失败收场呢?
简单说,WeWork做的是「二房东」生意,在全球各地的黄金地段租下长期空间后,再分租给其他企业、新创公司做使用。WeWork自2010年成立后,仅花了短短四年,估值就超过10亿美元,并持续在全球设立据点,到了2019年估值甚至达470亿美元,成为美国估值第二高的独角兽公司。尽管WeWork在2019年曾爆出创办人Adam Neumann的丑闻,但在他辞去执行长职务后,WeWork仍在2021年美国风光上市。
WeWork的高速成长,孙正义旗下的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功不可没。愿景基金前后共投资了WeWork 160亿美元,让WeWork有充足的银弹四处猎地,拉开与同业的差距。只不过,虽然背后有很硬的靠山,WeWork最终还是把「闪电扩张」搞成了「闪电失败」。
「闪电扩张」是指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将「速度」置于「效率」之上,让对手在来不及反应前,建立起长期竞争优势。然而,「闪电扩张」未必适用于所有行业,背后还有三个大前提:
共享空间市场持续成长,但WeWork却愈亏愈多
一、市场够大:
为了赢下一个小市场,而烧了一堆钱是毫无意义的事。因此,「闪电扩张」的前提绝对是市场要够大,才有机会提供赢家「巨额的回报」。
尽管过去几年新冠疫情搅局,但随着远距、混合工作型态日益被业主接受,共享空间市场丝毫没有停下成长的脚步。根据调研机构Market Growth Reports的报告,2022年全球共享空间市场规模为144亿美元,并将以17%的年复合成长率在2028年达到374亿美元。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个够大且具发展潜力的市场。
二、高毛利率:
就算抢下市占率,如果毛利率不够高,公司还是很难获利,更别说把之前烧的钱给填回来了。
翻开WeWork过去五年的财报,毛利率皆在20%以下,五年内有两年是负毛利,最差的甚至到-20%。
在毛利率不高的状况下,闪电扩张只会加剧亏损。根据财报显示,WeWork光在过去五年就亏了近145亿美元,把愿景基金的钱烧光了,也还看不到获利的一天。
三、网路效应:
网路效应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而提升,像是社群软体、拍卖网站、求职网站、交易所等,越多人使用,它们就越有价值。
具备「网路效应」的产业特别适合「闪电扩张」,因为在这种「赢者全拿」或「赢者多拿」的市场,经营上最大的风险就是速度太慢。要是让对手取得先机,大家就不用玩了。
错把速度置于效率之上,二房东生意难做
只不过,目前似乎还看不到共享空间产业有「网路效应」的影子。即便WeWork四处猎地、增加房源,但入住率也不会因此起色。本质上,WeWork就是个买卖业,有机的指数型增长潜力较为薄弱。Uber、Airbnb就有所不同,它们除了是真正的轻资产模式,用户出了国也还是会用到,形成了跨国的网路效应,进而增加用户的ARPU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或许,WeWork根本就不适用「闪电扩张」。在成熟的房屋租赁市场,产业格局相对确定,更应该把「效率」置于「速度」之上,在「租入」与「出租」间取得动态平衡。算好每一笔帐,尽可能地提升利润。
就像万豪酒店采「轻资产」策略管理旗下品牌酒店,WeWork在打响品牌后,可以花更多力道在加盟体系,透过品牌力来创造营运杠杆,二房东就摇身一变成为房产租赁顾问。如此一来,营运上才不需要一直先垫钱,被这些长租合约压得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