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想AI/生成式AI為產業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路透
【整理/邹明珆】
自ChatGPT问世以来,生成式AI快速席卷全球,不仅改变人机互动的模式,同时也掀起新一波的产业革命。面对这波生成式AI崛起的新浪潮,工研院与台湾产业并肩,深入探索生成式AI的技术革新与应用,助攻产业凭借完整的AI产业生态系,持续站稳关键地位,并把握机会转型升级。
近年,生成式AI成为成长最快的科技领域之一。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研究经理石立康指出,生成式AI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19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高达35.6%。这样的成长态势对各产业在销售、营运及产品研发等各个面向带来正面影响,因此台厂若想在这场重塑产业格局的变革中成功转型升级,可凭借原有的完整AI产业生态系优势,在AI垂直应用等新兴领域中开拓蓝海市场。
台湾在AI供应链中扮演关键角色
生成式AI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显示出技术演进的轨迹。工研院资讯与通讯研究所组长李青宪表示,2015年至2017年间,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机器翻译、语音辨识及游戏等领域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2017年,《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论文提出了Transformer架构,为大语言模型奠定了基础。「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在于注意力机制,能够模仿人类大脑的注意力分配,有效处理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联,例如从上下文的语境之间,读懂『我实在看不起医生。』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者在表达自己没钱看医生,还是对医生的负面评价。」
随着模型规模不断扩大,训练数据的品质和数量成为关键。从ChatGPT-3到ChatGPT-4来看,模型参数增加了10倍,训练数据量更呈现指数增长。这意味着,资料品质和资料量将成为企业导入生成式AI的最大挑战之一。
目前,生成式AI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型,有以OpenAI、Microsoft、Google为首的闭源模型,和以Meta的Llama系列为代表的开源模型。闭源模型通常规模更大,性能更优,但使用受限;开源模型则允许企业下载并进行客制化,灵活性更高,但规模相对较小。
在这些技术演进的过程中,台厂也在多个环节占据重要位置。石立康举例,在AI晶片方面,虽然设计主导权仍掌握在辉达等国际大厂手中,但台厂可发展具备低耗能、先进异质封装等的AI推论晶片,或是以自身专长吸引国际大厂合作,借此提升ASIC设计实力和全球市占率。又如在AI伺服器市场方面,目前由台湾出货的AI伺服器量近全球9成,且价格也不断攀升。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AI伺服器功耗不断提升,电源供应和散热成为新的技术瓶颈。石立康表示,单一伺服器功率已从1千瓦快速攀升至1万瓦,传统气冷方案已不敷需求。这为台厂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在高功率电源供应器和液冷系统等领域。
台厂布局新战场智能终端
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成熟,愈来愈多产业开始探索其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像是在软体开发领域,生成式AI可以协助软体工程师生成程式码、进行代码审查、撰写注释和文档,甚至自动生成测试案例,大幅提升开发效率;在金融业方面,生成式AI则可以从复杂的流程中提取关键资讯,协助简化繁琐的文件处理流程。
「综观企业成功导入生成式AI的关键点,在于选择适合的策略。」李青宪说明,对于一般性应用,可考虑使用开源模型;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方面,企业则需要利用自身的数据进行微调,且资料的数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除了各个产业领域的云端应用外,AI电脑与AI手机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许多国际大厂正积极开发支持AI功能的新一代晶片,以布局未来的智能终端生态系;台厂也不落人后,纷纷投入AI电脑与AI手机的产品研发。
展望未来,生成式AI无疑将会改变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对企业而言,及时跟进这一技术浪潮,构建自身的AI能力,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然而,成功导入生成式AI并非易事,需要企业在技术、数据、人才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布局。李青宪强调「未来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各领域专家和AI专家的无缝跨域协作,并透过企业持续积累和优化自身数据资产的能力;对于台湾企业来说,更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布局,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