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创造了一个汉字,当时遭到女权主义集体反对,现在人人都在用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形成与使用,才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
从上古时期仓颉造字开始,我们的汉字历经了象形文、甲骨文、篆体等的演变,延续至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关于汉字的起源,至今依旧有争议,除了仓颉造字之外,也有学者认为是结绳记事演变而来的。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由此可见,汉字也许也是源于最初的结绳记事,后来经过改进,形成了简单的文字,也未可知。
对于上古时期的造字,我们且不去追究。但是历史上有关造字的记载和传说却屡见不鲜。
众所周知,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很多汉字的出现,更多的也是为了顺应文化的发展。
比如“曌”字,唐代之前并不存在,武则天称帝后,意气风发,为了能够凸显其威严。特别命令大臣宗秦客,造一个符合她气质的字出来。
宗秦客博学多才,最后把明和空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曌”字,取意日月凌空、普照大地,武则天十分喜欢,最后把名字改为了“武曌”。
五代时期,南汉开国皇帝刘岩,觉得自己的名字太过俗气,于是就一拍脑门创造出了“䶮(yan)”字,意为飞龙在天、唯我独尊。
“刘䶮”字音同“刘岩”,寓意却更显帝王之气。
到了近代民国时期,我国有位叫做刘半农的学者,是当时有名的语言学家。他为了推进汉语的发展,发明创造了一个字,当时遭到女性集体反对,现在却成为最常用的汉字之一。
刘半农出生于光绪年间,自幼聪慧过人,六、七岁便能吟诗作对。十六岁考入常州府中学堂,语言天赋非常突出,与赵元任、钱钟书、钱玄同一样,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新文化运动中,刘半农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后来又到英国和法国留学,攻读语言学。留学归来,在北大国文系担任教授,成为中国实验语音学奠基人。
谈及他的造字,正与他的工作有关。他文学功底深厚,擅长写作和翻译外国名著。
有一次,他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英文中代表“ta”的含义有着不同的区分。
比如:“he”代表男性,“she”代表女性,“it”表示物品,清晰明了。而当时的汉字只有一个“他”,比较笼统、模糊。
于是,他就想改变这一现状,创造一个字出来。
偶然间灵感迸发,把“他”字的偏旁改为“女”,发明了专门指代女性的“她”字,另外还将代指物品的ta字,写成了“它”!
谁知刘半农的这个“她”字,一经推出,在文学界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吸引了很多学者前来进行讨论。有人抨击,有人支持,还有的想换作别的字来替换“她”字。
尤其是女性朋友,更是反对得厉害,甚至还集体联名讨伐刘半农。
她们认为:带“女”偏旁的字,本身就带有贬低色彩,像“姘”、“奴”、“婢”、“婊”等。
但那时候,也有不少学者站出来支持刘半农。大名鼎鼎的鲁迅就是其中一位。他十分赞赏刘半农创造的这个字,并且还肯定了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
并将此誉为“刘半农打的一个大仗”。并在其小说创作中,将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从以前使用的“他”字转为使用“她”。
“他”指代男性,“她”指代女性,在自由奔放的新文化运动中,恰恰也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而以“女”为偏旁的汉字中,也有很多字寓意着美好,如“婵娟”、“婀娜”“婉婷”等。后来质疑声渐渐稀少,更多的人开始接受这个“她”字。
如今时光过去了近百年,“她”字早已成为最常用的汉字之一,深入到我们的汉字文化体系中。
但对先贤的每一次创造和创新,我们应当心怀敬意,做好发扬和传承。
读者们,关于“刘半农创造的‘她’”,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