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reamer到Changemaker 青年用行动为地方创生
「五渔村How野青年」团队伙伴带领孩童认识东部大溪川。(教育部提供/林志成台北传真)
教育部青年署借由学习性青聚点在地课程及蹲点见习,开启青年对地方的认识,并透过Changemaker计划鼓励关心地方事务的青年发起实际行动。113年行动团队「港湾溜鱼文化工作室」及「五渔村How野青年」成员皆从Dreamer培训开始认识地方、参与地方事务,并以具体行动展开「渔」海相遇的创生之路。
位于彰化鹿港的「港湾溜鱼文化工作室」,多年来关注鳗鱼产业及海洋议题,创办人之一的赵俊杰因返乡接班家中鳗鱼事业,109年起主动搜寻相关资讯参加青年署Dreamer培训,不仅认识家乡文化及产业特色,更与团队伙伴郭珮蓉合作,于隔年(110年)成立工作室申请Changemaker计划,从鳗鱼餐食开发、养殖人分享、教案开发等,让产业不再只是外销,后续更扩大关注海洋及环境教育。
「港湾溜鱼文化工作室」团队今年更提出「蓝色彰化,滨海童行」计划,走进校园,透过设计多元课程与儿童营队,让更多学生与团队成员共同关心彰化沿海发展和保育。
而「五渔村How野青年」团队成员因受宜兰五渔村山、海资源及当地生活吸引,于111年先后从台北移居至头城。其中具有教育企画、解说员专业背景的庄沂儒,112年担任青年署学习性青聚点蹲点见习生,过程中观察到五渔村学童因为父母工作忙碌、3C影响,以及地方青年陪伴人口的缺乏,对家乡陌生而有距离感。
于是,「五渔村How野青年」团队今年申请Changemaker计划,提出「海村囝仔小学堂—青幼共学提案」行动,透过青幼共学,设计文化及产业空间游戏式走读,使青年成为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转译在地的自然人文知识,带领地方学童探索家乡环境。
青年署推动Changemaker计划,鼓励青年组成团队,以行动展现自己对家乡土地的热爱,相关资讯可上教育部青年署官网及青年社区参与行动2.0官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