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彦均事件看执政党的三习一弊

(罗永铭摄)

民进党第一次执政时,因为朝小野大,又是新手上路,个人当时接触到的政务官算是相当谦卑,不至于自以为是、罔顾民意。不过,在过去6年的执政当中,因为是完全掌握行政、立法及司法部门,同时反对党似乎也没有能力做出有效的监督,再加上掌控媒体与社群网路,民进党政府官员显然已视拥有权力为首要的利益,不再将人民的福祉放在心上,并且完全不能够接受任何的批评,即使这是出自人民内心最真诚的感受。这次出现艺人郭彦均脸书留言遭到苏贞昌院长要求法办的争议,在在凸显执政者的偏听与偏见。

清代皇帝乾隆登基时,左都御史孙嘉淦上了《三习一弊疏》的奏折,提醒在上位者应当要避免的耳习、眼习及心习,因为如果这三习积重难返,政坛就会出现小人当道、君子离散的弊端,影响了整个后续的治理。个人认为这篇奏折,即使距今已近三百年,仍适用于当今的执政掌权者。

孙嘉淦指出掌权一段时间后,执政者就会出现「耳与誉化,匪誉则逆,故始而匡拂者拒,继而木讷者厌,久而颂扬之不工者亦绌矣。是谓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的现象,道出执政者应要避免奉承,因在上位久了就喜欢歌功颂德的声音,对不赞扬的话就会反感,开始时对直言进谏予以拒绝,接着对不说颂扬话的人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对颂扬话说得不好的也不满意,这就是喜欢阿谀奉承而讨厌直言不讳。

眼习的问题,孙嘉淦以「目与媚化,匪媚则触,故始而倨野者斥,继而严惮者疏,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是谓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予以说明。当在上位者习惯于谄媚的肢体语言,那些不愿谄媚者就令他反感。刚开始时他只是排斥那些礼貌不周者,接着就疏远那些恭敬畏惧者,久而久之连逢迎不够机灵者,在他的眼中也被视为是忤逆不顺从。如果眼睛习惯于这些谄媚讨好的动作,他就偏爱柔软顺从,而讨厌刚正耿直。

最后,执政者掌权后往往会出现「敬求天下之士,见之多而以为无奇也,则高己而卑人。慎办天下之务,阅之久而以为无难也,则雄才而易事」的自满心态,总觉得自己英明伟大,别人皆为平庸之徒,从别人口中问不出自己的短处,也看不到自己为政的缺失,号令一出,便要人人听命遵从。这样的领导人自我感觉良好,心中只喜欢乖巧顺从,讨厌违背抗拒。

执政掌权者的三习一旦形成,根据孙嘉淦的说法,就会出现一个喜爱小人、厌恶君子的弊病。小人也不是没有才能,否则不会被称为奴才,但君子同样有才,能说真话,具道德理想,明辨是非,却不受重用,原因何在?本奏折也说明两者的差异:言词方面,君子不擅辞令,小人则善于阿谀,后者是执政掌权者熟悉的声音;办事方面,君子按部就班较为呆板,小人则显得灵活俐落,这是上位者熟悉的景象;即便是在做工作报告的考核评比时,君子仅知依法行政,而将争功诿过视为可耻,但小人则知道揣摩上意,故意彰显自己的勤奋。

蔡总统和苏院长是否沉缅于自己的耳目习惯,让小人凭借他们奉迎谄媚的能力,整日思考如何揣摩上意,而弄不清周围这些唯命是从者的意图?若真如此,孙嘉淦所担忧的小人群聚、君子离散情况,及其后续的灾难,就真的离台湾不远了。

(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