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员工到“新员工”
(原标题:从老员工到“新员工”)
时光之语:75载风华,智启未来。作为中国汽车创新的代表,吉利控股集团与时代共舞,创新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超前眼光和坚定信念,推动汽车供应链生态建设,承载着“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的目标,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
魔法故事:
从老员工到“新员工”
9月6日凌晨2时3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枚运载火箭,画出一道弧线,划破漆黑夜空。又有10颗人造卫星批发上天了。
当前,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已经实现了厘米级精度的位置信息服务,其卫星通信技术也已经实现量产上车。
从造车,到造卫星,吉利把赛道“卷”上了天。
9月6日凌晨2时30分,吉利星座03组卫星发射升空,10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时代的吉利
走进吉利第一座工厂浙江临海基地,一列列精密的机械臂以优雅的姿态翩翩起舞,仿佛是拥有生命的舞者,精准而高效地穿梭于复杂的汽车零部件之间,执行着自动化焊接的精细任务。“他们是我们厂的‘新员工’,车身共计4600多个焊点,100%由他们完成。”吉利员工吕义聪是这一切的见证者,也是这一切的参与者、创造者。他说:“这是吉利科技实力的展现,更是我们老员工与‘新员工’并肩作战、共创辉煌的最佳诠释。”
吕义聪近照
恍若隔世,这个从坊间出发、一锤一锤敲出来的汽车品牌,代表中国的民营汽车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穿越时光,每个吉利人都有关于汽车的梦,是时代成就了他们的梦想!
1981年,李书福开了一家照相馆,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1986年,李书福从生产冰箱配件、装潢材料和摩托车等开始,成为制造业创业大军中的一员。1997年,吉利正式进军汽车行业,在浙江临海建立了首个汽车生产基地。同年8月,吉利的第一辆整车下线。1998年,首款量产汽车“豪情”问世。在民企造汽车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那个年代,李书福坚定踏上了造车之路。他最初的梦想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1998年,吉利首款豪情轿车下线
2002年,吕义聪辍学来到台州。1983年出生的吕义聪是安徽滁州人,10岁时父亲去世,没过两年母亲因车祸也不幸离世,成了孤儿的他无奈辍学,投奔远嫁浙江台州的姑姑。
吕义聪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车修理铺当学徒。他喜欢收集一些维修置换下来的废零件,一有空就独自琢磨组装。
“心中有热爱,时间就不再漫长。”慢慢地,吕义聪在心里种下了一个“自己完整组装一辆汽车”的梦想种子。在梦想的驱使下,吕义聪顺利应聘吉利集团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
2003年,浙江省委作出“八八战略”决策部署。其中第三条: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吉利造车由此驶向快车道!这辆名为吉利的车,载着“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的目标,把握时代机遇,积极创新变革,开始驶向更远的世界。
从“学徒”到“大国工匠”
初见吕义聪,他身着吉利标志性的橙蓝相间工作服,笑容中带着几分腼腆,但谈及汽车时,双眼即刻闪烁起耀眼的光芒。
他热情地引领我们参观他们的“新战场”。那是一片仿佛置身于未来梦境般的“未来工厂”。数十台焊接机器人正精准而高效地执行着焊接任务,预拼工位上,两台预拼机器人灵活地挥舞着机械臂,将左右侧围总成精准抓取并与下车体自动化预拼,随后无缝衔接到总拼工位。在这里,上下两层机器人协同作业,仅几十秒的时间,便将上车身与下车身精准定位、焊接,完成了汽车制造中的关键一步——总拼。
车间生产实现机器换人
梦想种子种下,吕义聪在台州圆梦。对于汽车的热爱让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坚持,一路从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有人形容吕义聪“脑子里只有汽车”。常常一个人钻进一辆辆成品车研究汽车故障,有时候别人下班了,还傻傻地看着故障车,嘴里念念有词……
如今的吕义聪有多牛?他仅用耳朵就能听出40多种汽车异响,通过检查就能排除2000多种汽车故障。
2007年1月,金刚公司承接了284辆出口车订单,时间紧迫。正在这批车即将交付的时候,调试人员发现,有近40辆车在行驶中有异响。
“给我一辆车,我开出去,让我试试看。”吕义聪站了出来,半个小时过后,他胸有成竹地对着专家们说:“是动力转向液壶和发动机怠速控制阀出现了问题。”
大家笑了,连专家会诊都没找出的毛病,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工人仅凭开车途中的听觉,就能如此准确地判断?吕义聪自信地打开机舱,就在那一刻,大家纷纷向他投来钦佩的目光。
吕义聪旧照
那一年,吕义聪还参加了全国第三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大赛的决赛场上。他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全国第一名,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飞跃。
吕义聪今年41岁,已是吉利汽车集团台州基地技术质量总工程师,也是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助理。坚持学习,让他成了流水线上的“大人物”,先后获得汽车相关创新成果6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
从制造向“智造”
“制造业唯有拥抱人工智能,方能更有未来。”如今是“大师”的吕义聪,依然如“小白”般求知探索,与“新员工”们携手共进,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应用。
吉利汽车整车智造线智能生产汽车
从AI数字底盘技术到银河E5车型的革命性突破,当下的吉利,每一步都彰显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与未来潜力。创新力爆表的背后,与身处浙江的科技赋能优势不无关联。围绕破解高质量发展新的“成长烦恼”,多年来,浙江一路翻山越岭,努力跨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这道坡、这道坎。特别是2024年,浙江更是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中提科创之能,大力探索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纽带的“科教人贯通”模式,以“大人才观”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2%、创历史新高,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4位。
台州亚欧工厂航拍图
这样的力度也与汽车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吉利的数据相得益彰—— 2024年上半年,吉利实现营业收入达1073亿元,同比增长46.6%,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吉利在全球共有3万余名高水平、国际化工程研发设计人员。
如今,作为中国汽车创新的代表,吉利控股集团正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在汽车安全、绿色发展、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等前沿科技领域创新变革,推动汽车供应链生态建设,为促进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贡献“吉利力量”。
策划:童杰 丁晓琴
执行:章先清 陈红艳 施安南
技术:蒋齐
记者:余建红
(图片由台州市路桥区委组织部、台州临海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