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治污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河北省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监管执法覆盖11个重点行业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治污

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该厅强化科技支撑,借助智慧环保管理平台、智慧环保执法平台两个“智慧助手”,在全省生态环境领域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截至2023年底,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非现场监管执法覆盖钢铁、焦化等11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线上全天候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的非现场监管执法方式。

2023年12月12日晚,省生态环境厅智慧环保管理平台突然报警,显示邢台建德水泥有限公司19时氮氧化物最大超标0.021倍。平台值班人员立即通过智慧环保执法平台,将处置单移交到当地生态环境部门。

接到处置单后,邢台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赶到企业现场核查,发现由于当天晚上气温偏低造成企业氨水泵调节阀出现故障,从而导致氮氧化物小时均值超标。随后,执法人员将现场核查情况反馈到智慧环保执法平台。

第二天一大早,邢台建德水泥有限公司将企业自查情况和设备故障等证明材料,也一并反馈到智慧环保执法平台。由于企业此次氮氧化物小时均值超标属于非主观故意,最终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对企业免予行政处罚。

“日常不扰、无据不查,当智慧环保管理平台报警后我们才入企检查,这样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现场打扰,同时也提高了违法问题查办精准度,节约了执法时间成本。”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副局长徐义民说。

智慧环保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自行监测等监控数据,结合排污许可信息、信访举报信息、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信息、周边空气质量监测站数据,并运用分表计电在线监控违法违规情形判定规则,对污染源生产、治理、排放过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一旦企业有违法行为,平台自动报警。

智慧环保执法平台则实现入企审批、申诉审核、自由裁量、处理处罚的全流程线上办理。该平台实行全过程留痕、可追溯管理、信息和结果共享互认,对违法问题查处进行全流程监督。

截至2023年底,智慧环保管理平台、智慧环保执法平台贯穿省市县三级环境管理部门和11个重点行业的505家监管企业,共安装联网各类自动监测监控设备9250台套。

非现场监管执法涉及的数据种类繁多,如何保证全省一把尺子量到底?

据徐义民介绍,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非现场监管执法有关标准,将污染源的排放和控制、自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和自动监测设备数据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统一,确保非现场监管执法排放标准统一、安装联网要求统一、数据传输质量统一。同时,制定了全天候问题处理、远程执法、入企检查管理、企业申诉审核、量化积分考核“五项制度”,统一规范全省处理流程。

“在非现场监管执法过程中,我们还强化包容审慎,避免随意执法、过度执法,修订完善了《河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指导全系统严格遵守‘轻微不罚’制度,做到轻微不罚、首次不罚、非故意不罚。”徐义民说。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治污,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推行数字化、智能化、远程化监管执法方式为路径,努力打造“查办更准、打扰更少、服务更好、作风更硬”的执法模式,从根本上完善监管执法机制。

据统计,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入企检查次数较2021年下降64.35%,入企执法人次较2021年下降57%;下发免予处罚决定1532件,较上年上升68%,免予处罚金额15328万元,较上年上涨210%。(记者马朝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