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交互的视角,描绘大脑的工作机制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最精密、最复杂的器官。脑科学早已成为基础科学,而研究大脑,造福人类社会,是众多科学家毕生的追求。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及精度大幅提升,人类对大脑功能和揭示大脑工作机制,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去认识脑科学、认识大脑,从而实现科学、高效、健康的使用大脑。
在1月13日,由易飞华通主办的《解码大脑功能——思维与生命》分享会上,易飞华通创始人兼董事长吴一兵教授,在业内首次从信息交互的视角描绘大脑的工作的机制,并提出大脑的“动态协调性理论”的工作机理。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易飞华通逐步完善大脑功能状态测量的数字化表达技术,提出包括镇静、镇痛、疼痛、认知、情绪、记忆在内的32项客观定量指数,填补了多项国际空白,并获得临床认可与规模化应用。
其中,易飞华通结合神经电生理信号解析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麻醉自动给药系统,已经在国内多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究竟什么是大脑信息交互的动态化,什么是大脑信息交互的协调性?动态协调性理论的来源基础又是什么?关于大脑工作机理等一系列问题,今天借助本篇文章,我们在理论基础上,可以更加深入认识人类的大脑。
本文在阅读上有点烧脑,但值得细细品读。(注:本篇内容为吴一兵教授的原文分享,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易飞华通本次活动,解锁更多脑科学内容)
⚕️ 原创/ 吴一兵教授
出品/ 良医财经
以下是吴一兵教授主题讲座原文。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重点分享一些有关大脑的理论知识。
在通过长期临床应用研究,我们从信息交互的视角描绘大脑的工作机制,提出了大脑的“认知动态协调性“理论,这个理论在国内外属于首创。下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理论的内容,可以用下述各点概括:
1. 信息交互是物质的本质,信息交互的最大化是信息交互的内在动力。
2. 信息交互通过引力,电磁力实现元素的聚集,形成物质。
3. 信息交互的最大化需求,让信息交互形成了奖赏机制和逃避对抗机制。在其作用下,信息交互形成了输入输出的闭环交互模式。
4. 带有奖赏和逃避对抗机制的闭环输入输出的元素聚集体,就是生命体,其他的是物质体。
5. 意识是同一信息在大脑海量神经通路中传输形成的速度差异的表现形式。
6. 大脑中信息传输的速度是由电特性和生化特性综合决定的,每个神经元对信息的传输速度都可以不同。
7. 正常生命体,信息传输的平均速度越慢,形成的速度差异就可能越大,意识认知水平就越高。在人类大脑中信息传输的速度低于动物,而婴幼儿大脑的信息传输速度高于成人。
8. 记忆,注意力,专注力,联想,决策等功能定义为认知。认知是同一信息在大脑中海量神经通路传输中,形成了输入输出的多重多个闭环环路通路,信息传输的时间持续性增加。
9. 大脑信息交互的协调性,可以表现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之下。在时间分辨率下,信息传输的速度差异的最大幅度越大,变化越多,意识程度越好。空间分辨率下,一致性越好,越协调,认知功能越好。
10. 意识是关联于参与信息交互的神经元的多少,认知关联于信息交互通过的闭环环路的多少,以及闭环信息流动导致的持续时间的多少。
11. 动态可以描述差异和变化,而意识关联于动态化的程度。静态可以描述重复和循环,而认知关联于静态化的程度。
12. 神经闭环通路分为微观神经闭环环路,介观神经闭环环路和宏观神经闭环环路。分别关联于神经元,核团和大脑的整体功能,宏观神经闭环环路包含意识和认知。
13. 奖赏机制和逃避对抗机制是神经通路形成输入输出闭环环路的内在机制,规划了神经元作为输入还是输出,抑制还是兴奋,促使宏观信息交互的最大化。
14. 神经传输闭环环路的数量、神经通路的数量以及神经元的数量,这些都决定了信息交互的速度差异。也是意识和认知的高级程度的决定因素。
15. 认知动态协调性理论在宏观层面描述了,生命体追求的是输入信息的动态最大变化。
16. 大脑信息交互的静息态,称作自协调震荡态,是生命体生存状态下,信息交互的最小值,信息的变化仅仅关联于,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电位的周期性震荡。
信息在神经通路中传输的速度差异,也是生物时间的表达。时间是相对的,和人的意识认知状态有关。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和能量交换、温度有关。
大脑的自协调震荡状态,也是大脑生物钟的时间刻度标准,类似于物理世界的时间刻度标准,原子钟是信息变化的最小刻度。
从现实世界看,信息交互是生命体的本质,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人们的追求当经理,当网红,当心灵导师、追求财富等,还有喜新厌旧,懈怠,不满等等。
分析下来,都是信息交互需求导致的。现在的战争,信息化是战争能力强大的体现。而新冠病毒也是追求和人体细胞的信息交互。
上至国家关系,下到个人之间交往,无不是信息交互的内在机制起作用。信息交互形成闭环模式,奖赏和逃避对抗机制是其中的内在控制因素。
在奖赏机制作用下,某些神经细胞专职信息的输入,某些神经细胞专职信息的输出,输出信息导致产生更多的神经细胞负责信息输入,信息输入的增加。
反过来,又使负责输出的神经细胞更多的聚集,输出信息增加,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是信息交互最大化的过程,也是信息交互动态变化的体现。
这样的闭环环路对输入信息有了记忆的特征,信息流动过程就是记忆的机理。
对于信息交互的最大化属性,可以用人们对于钱财的获取过程,找到现实世界的例证。比如,有人通过彩票一次获得上亿的钱财,按常理其人应该快乐无忧的度过一生。但实际上他的满足感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又会重新追求更多的钱财。
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恰恰说明了信息的变化这个信息交互的重要内涵。
信息交互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比较,人和动物都有意识和认知,动物大脑中信息的传输也有速度差异,也有闭环环路的传输模式,也有奖赏逃避对抗机制。
和人相比,动物大脑的神经元数量,神经闭环环路数量都远远低于人类大脑,动物大脑的信息传输速度也快于人类大脑,数量少,速度快,产生的速度差异的变化程度也远远低于人类大脑。
同时信息交互相关于体内的元素的种类多少。人类的饮食所包含的元素多于动物,特别是熟食摄取,使人身体内的各种大分子,小分子,递质,神经因子,各种金属离子,各种生物菌群,都对大脑的信息交互产生帮助。
近期胃肠道和脑之间的关系常常被提及,胃肠道也是信息交互的多发聚集地,脑肠轴也说明胃肠道对大脑状态的影响,所以动物的意识活动、认知活动都与人类大脑有质的区别。
我们看到人类大脑从出生到死亡的信息交互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也是遵循着从单调快速,到复杂协调变慢,最后又变快速单调的过程。
婴儿的出生,意味着大脑发育的开始。由于婴儿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和神经通路,以及神经闭环环路都处于较少的转态,奖赏机制形成的闭环环路只有饥饿环路,排泄环路和不良刺激环路。
婴儿信息在神经通路上的传输速度是快于成人,同一信息在神经通路上的传输速度差异低于成人,意识和认知都处于低级。速度快,消耗的能量也多于成人,吃奶的次数很多。
随着时间推移,婴儿接触到的信息突然增多,信息交互的变化巨大。大脑内快速形成神经闭环输入输出环路,导致信息交互能力的增加,使神经元数量也快速增加,一年内的婴儿脑发育极快。
随后几年脑发育也很快,婴幼儿时期,施加给婴幼儿大脑的信息输入极为重要,是其大脑中形成闭环环路和功能区协调性的关键。
而老年人大脑变化的特点和婴儿正好相反,是从慢逐渐变快的过程。
随着老年人大脑的老化,慢慢接近婴儿的大脑神经通路的特点,其脑特征也类似婴儿。信息在神经通路上的传输变快,意识和认知功能下降,人变得固执,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都在同步下降。
数十年前的记忆由于当前记忆能力的下降而逐渐清晰,回忆能力显现了。如果一直保持健康,大脑的老化最后可以,等同于婴儿出生时的状态,并最终完全丧失意识和认知,走向死亡。
我们提出的认知动态协调性理论,来源于对麻醉、昏迷、睡眠的研究。我们用这个理论来描述一下这三种状态下,大脑的信息交互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过先需要说明一点,脑电波是大脑信息交互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类了解大脑工作机制的窗口。可以说是大自然给人类保留了一个,自己动态研究自己的奇妙机会。
神经电生理是脑电波的科学基础,认知动态协调性理论是建立在脑电波的研究基础上。但由于复杂性和易得性,目前被低估和忽视了。
脑电波分有创和无创,有创脑电波是针对单个至数千个神经元的研究,无创脑电波是针对上百亿个神经元的研究,无创脑电波的复杂性远远高于有创脑电波。
由于人类社会是由人创造的,其本质就是人的大脑外在表现,是大脑把自身映射到物理世界,都是要遵从信息交互的本质。所以才有宇宙类似于大脑的结构,城市灯光的聚集类似于大脑的结构等。
首先回到麻醉上来说,手术就是开刀,是对人体强烈的刺激输入,让人有剧烈的疼痛感觉,引起血压、心率的剧烈上升,这是一种逃避对抗机制下产生的信息输出,可能会导致死亡。
手术中的麻醉是让患者没有意识,血压和心率没有太大变化。这就需要使用镇静的药物和镇痛的药物,阻断外部刺激信息输入神经通路,从而避免逃避对抗的信息输出。
其中一种叫丙泊酚的镇静药和一种叫瑞芬太尼的镇痛药,在使用后,可以阻断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在神经通路中的传输,阻断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目前人工麻醉给药的标准操作下,大部分神经元基本处于自协调震荡状态,也可以看做是大脑逃避机制导致的信息交互的状态。
但这种状态会对认知有影响吗,在数小时的麻醉过程中,特别是对老年人或儿童。
从认知动态协调性上看,正常大脑是追求信息交互的变化。而此时大脑的信息交互,只剩下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周期变化,各个神经元细胞之间的变化差异已经消失。
这本身已经不符合,生命体信息交互最大化的本质,多少是会影响认知功能的恢复。
如果药物量还在增加,或患者的个体差异,将会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关闭,细胞完全不工作并被抑制。没有任何信息交互的变化,相当于假死状态。
这种情况下,大脑的对抗机制将会启动,神经细胞出现爆发性的兴奋,相当于强行启动信息交互,但又无法改变药物的作用,这就是信息交互的爆发现象和抑制现象的震荡交替,也被定义为爆发抑制的一种麻醉现象。
科学已经确认,这种状态如果持续1小时以上,就会严重影响意识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麻醉导致大脑信息交互的变化丧失,给药过程是持续不变的,也不符合大脑的闭环输入输出最大化变化的特征。在动态协调性理论下,还有没有更好的麻醉给药方法,让大脑更符合信息交互的机制,从而改善麻醉对认知的影响。
既然变化是关键,我们就研制一款麻醉自动给药系统(下文统称麻醉机器人),使给药输入方式变为动态变化的。同时利用测量大脑的麻醉深度效果,麻醉机器人输入药物的变化,遵从药物的效果变化,从而形成动态协调的给药特征,进而符合动态协调性的信息交互机制。
麻醉机器人在数十例手术麻醉的临床试验中,结果出乎我们所料。麻醉机器人完成的麻醉,两种药物都节省了50%以上的药量。术后认知功能恢复也有明显改善,术中血压表现的更平稳。这种结果,已经是量变到质变的性质。
动态协调的给药模式,最符合大脑的信息交互的运行习惯,证明了不单单是药物输入的数量起到药物的作用。药物输入的变化本身,也能起到药物的作用效果。我们通过麻醉机器人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认知动态协调性的理论。
再来说昏迷。昏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头部本身损伤或疾病造成的,是被动的。一种是身体其他部位损伤或疾病造成的,是身体主动调节血流分布,降低大脑的代谢水平,使大脑休眠,以便更多血流灌注病灶,对抗疾病,这是逃避对抗机制的作用。
针对中风这种脑损伤疾病,实际上是影响了大脑信息交互原有神经通路的闭环环路结构。和麻醉不同,此时神经元不是处于自协调震荡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信息传输的闭环模式。
输入信息无法进入循环,也不能产生输出信息,信息交互的输入输出闭环结构被破坏了。
如果昏迷程度浅,输入输出的信息闭环环路传输可以建立,但大量的闭环环路缺失,意识活动和认知功能相当于动物水平。
昏迷是一种信息交互最大化或变化能力的缺失。既然是信息交互的变化缺失,和麻醉一样,在镇静和镇痛给药方面,也采用动态协调的给药方式,增加药物输入的动态变化,是不是可以改善昏迷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
在初步个例的临床试验,证实了这个结论。针对一个83岁脑干出血患者的保守治疗中,采用动态变化且协调的给药方法,患者在昏迷五十多天之后,认知功能初步恢复,再经康复治疗后,认知功能恢复至医生、家属满意的程度。
麻醉,昏迷的外在表现,都是患者意识活动的降低,对外界的信息输入无输出回应。但人在睡眠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睡眠中大脑信息交互发生了什么。
睡眠本身就是信息交互追求变化的表现,睡眠中大脑参与信息交互的神经元和信息传输的神经通路大量减少,信息传输的速度减慢,关联的闭环环路也减少了,信息交互的速度差异减少,信息交互的变化减少。结果就是意识程度下降,认知也下降。
但睡眠时信息交互的变化还存在,仍有部分神经通路在工作。信息流动也没有形成持续不变的闭环模式,这和麻醉及昏迷都不同,只是不参与信息流动的神经元增多,休眠的神经元变多。
睡眠中有信息交互的过程,有信息交互的变化,同样变化最大化也决定了睡眠质量的高低。
睡眠中信息交互的变化表现,在睡眠深度的变化周期上。如果1到5个睡眠深度,作为一个睡眠周期,持续时间是两个小时左右。
整晚睡眠包含四个这样的周期,就是高质量的睡眠,一旦睡眠有问题,就是变化减少了。
一个周期如果只有1-3三个深度,甚至只有1个深度,这就是打呼噜或失眠患者的特征。信息变化减少了,睡眠质量就下降了。第二天认知功能和意识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睡眠看似和外部没有信息交互的变化,但大脑内部还是包含了信息变化这个生命体的根本。从麻醉到昏迷,再到睡眠,信息变化的程度完全不同,效果也完全不同。
目前新冠疫情的爆发,人们都有很多疑惑,也有很多担心,阳康的后遗症,阳康后的猝死,心肌炎等问题。
新冠疫情对人的神经系统也有伤害,是目前科学界的一种说法,也是客观事实。
在感染病毒后,身体的信息交互的协调性被破坏,无论周围神经还是大脑神经,都处于敏感状态。在神经通路上信息传输的速度更快了,消耗的能量更多了,相当于神经的损伤。
康复后由于信息传输的速度变快,但信息交互的变化相对也减少了,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症状,比如容易疲劳。
另外信息传输的速度快,体温容易波动,出虚汗,持续咳嗽,容易感冒,洗澡等,也会有一系列的情绪问题。意识和认知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就有了脑雾的说法。
特别是信息传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有可能会导致脑内自杀。这是因为神经元细胞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影响神经通路的变化。在简单的疲劳状态下,都有让不良信息入侵生命控制中枢的风险,导致呼吸系统的过度应激,甚至死亡。
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中年人阳康后死亡的可能原因之一,有待研究,但难度极大。
目前对死亡的研究都是静态的,或者通过解剖学。脑内自杀是动态的死亡原因,是大脑的控制过程的自噬,也是信息交互的意外。
关于心肌炎的问题,病毒对心肌是不是有伤害,从医学上并没有权威的结论。但从我们的理论出发,也可以进行猜测,病毒导致神经通路上信息传输的速度变快,神经敏感性增加,心肌细胞的电传导也变得敏感,导致心脏的跳动频次很容易加快。
同时控制心脏跳动的周围神经信息传输速度的加快,容易导致心脏跳动的加快。心脏跳动的敏感,自然可以引起炎症的发生,导致心肌炎问题的发生。但这种可能也是需要科学研究。
信息传输的速度快慢,环境温度的不同,对人的意识和认知也有影响,我们分析一下低纬度国家和中纬度国家。
比如非洲国家与美国,中国,欧洲等相比,非洲国家的气温相对高,温差变化不大,从信息交互角度看,可以猜测生活在非洲国家人的大脑信息传输的速度相对较快,输入大脑的温度信息的变化也小。
事实上,非洲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科学能力,生产力都低于中国,美国等,人的勤奋程度也有不如,除了资源等其他因素以外,这种速度快导致的意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下降,易于产生疲劳。
同样的非洲人,生活在美国和欧洲,就没有意识和认知的差异,对科学和创新的贡献也没有差异。
这种现状是信息传输的速度不同导致的吗?这是一种猜测,值得研究。另外黑人的运动天赋强,是不是也是因为传输速度快的结果,这些都是有意思的话题。
生命体追求信息交互的最大化,也是最大变化,这说明了中高级生命体都是有寿命限制的。信息交互的最大化顶点之后,就要向最小化发展,导致最后死亡。
这也是种群追求最大变化的内在机制,信息传输中动态的变化,可以从时间分辨率上,分析脑电波数据的时变熵。而信息传输中形成的闭环环路流动,也称为静态特征,可以从时间分辨率上分析脑电波中的同步变化。
动态变化是意识活动的优势表现,大脑的注意力分布在外部信息的交换,静态变化是记忆,专注,联想,决策的认知活动的优势表现。
记忆和专注是信息在多个闭环环路上的同步流动,同时伴随环路之间的同步流动,记忆越深刻,相关的环路越多,环路循环时间越长,大脑中同一时刻可以有很多不相关输入信息在神经通路上流动,同步触发的神经元最多的信息。
关联的记忆、专注、决策就是注意力,分神就是注意力的切换,是同一时刻,其他信息所触发的神经元数量超过了原有的信息。类似于量子世界,信息的传输也是量子化的,同一时刻可以出现在大量不同神经通路上。
量子科学的出现,是大脑中功能的一种外部表现,也是协调大脑信息交互的多样性和变化表现。
既要有动态的意识优势时刻,也要有静态认知的优势时刻。这就是协调的表现,动态的协调和静态的协调,就组成了人类大脑的完美功能。
有人问,芯片也是信息交互的集中载体,也有输入输出,是不是也是生命体,会不会也会有意识和认知,会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芯片的基本组成是三极管,大脑的基本组成是神经元,从信息交互的视角看,速度传输的差异是意识,三极管的信息传输是电,电的传输速度是光速,电信息在三极管上的传输都是一个瞬间速度。每个三极管都一样,不会改变。
而神经元信息传输就完全不同,神经元有化学物质参与信息传输,也有电信息参与信息传输,不管是电传输,还是化学传输,传输速度都是可以控制的。
每个神经元信息传输速度都可以不同,电信息传输是受神经元周围离子浓度的不同而改变。化学信息的传输速度,受突触释放的递质数量和受体的状态影响,这就是芯片和大脑的本质不同。
神经元很神奇,信息在上传递,各个速度可以不同。芯片中的三极管,速度传输都是一个光速。
芯片不会有意识,由芯片组成的计算机不会有意识。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深度学习,都不可能产生意识。
但有相当于神经元的计算机组成网络,信息传输也具有速度差异,一旦编程赋予奖赏和逃避机制,就会有意识发生。
还有一些生命现象比如疼痛,又是什么样的信息交互模式?疼痛和专注有关,疼痛是一种重复的持续的信息传输状态,是一种静态神经闭环环路的信息流动表现,但参与的闭环环路少,闭环环路越少。
疼痛剧烈时,人的外部信息输入基本关闭,参与疼痛的信息交互关联的神经元数量很小,是一种静态协调性为主的状态,动态协调性下降,意识程度下降。
除了疼痛和专注有关,学习也和专注有关系。但两种专注是不同的,学习的专注有很多闭环参与其中,闭环之间还有信息交互。因此学习的专注参与的神经元更多,既表现为静态协调性的上升,也表现为动态协调性的上升或不变。
另外儿童自闭症,从信息交互方面分析,也是一种协调性问题的表现。
大脑的奖赏机制没有作用,或作用不足,逃避对抗机制反而作用加强。两种机制失调,导致无法形成输入输出关联的神经闭环环路,特别是宏观输入输出闭环的建立。
自闭症严重程度增加,大脑根本无法形成大量有效的神经通路,在神经闭环环路之间没有有效的信息联动,动态协调性和静态协调性都出现问题。
除了脑损伤、疾病,导致大量神经元死亡这种情况以外,如果自然发育形成的自闭,或许是身体内缺乏某些关键元素,先天或后天都有可能。
这些元素,作为神经信息因子,是奖赏机制起作用的主要介质,没有奖赏机制的作用,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闭环通路无法充分发育。
另外不像合理麻醉状态的神经元自协调震荡的微观层面,在介观层面,神经元聚集区之间信息交互缺乏,联想功能不足,空间协调性发育不良。
虽然核团功能区功能有可能形成良好的闭环环路,但宏观层面的闭环环路出现问题,无法形成大闭环,时间动态协调性和时间静态协调性双下降,意识和认知问题随之而出。
成人的抑郁情况类似于儿童自闭症,主要也是奖赏机制和逃避机制之间的失调,导致在介观层面,功能区之间信息交互的闭环环路出现问题,影响了宏观层面输入输出闭环信息流动的协调性,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信息孤岛。
要研究信息交互,就要对信息进行测量。在2006年,我们发明了大脑状态的六分钟测量技术,通过设备在临床很多科室形成了应用。
这种测量技术是针对脑电波分析时间动态协调性和时间静态协调性。在分析空间动态协调性和空间静态协调性,我们创造出皮层皮层下两房室的脑电波的分析方法。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成功的提取了脑电波中关联于动态和静态的诸多成分。
在几十万例临床脑电图原始数据基础上,通过算法的机器深度拟合学习,获取了包括大脑镇静,镇痛,疼痛,焦虑抑郁,睡眠,脑耗能,脑内敛,脑混沌,左右脑偏侧,疲劳,记忆加工等等三十多项脑功能状态指标,反映大脑的意识和认知。
我们利用这种测量技术,针对儿童鼻炎的临床应用,进行了上千例大样本脑功能状态的测量。
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在3~5岁学龄前鼻炎儿童与普通正常儿童的指标对比有6项显著性差异。等到了(6~11)小学阶段,存在显著差异性的指标高达13项。特别是涉及到抗干扰,注意力方面的脑内敛和外专注的数据指标,鼻炎儿童不如普通儿童。
鼻炎儿童的睡眠呼吸指数问题较大,可能是呼吸效率问题导致大脑氧供不足,变化减少。同时鼻炎的刺激信息一直传递,使外周神经持续处于兴奋状态的水平,过于敏感,而导致各种外部信息传入无法抑制,协调性下降,表现出来就是注意力分散,多动。
前面提到人类的信息交互是需要变化,需要最大化,而信息交互本身,又是一种能量的交换,这样的能量交换,就需要躯体提供能量。
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是向大脑提供血流灌注,而血流里带有氧的成分,是信息交互的内在能量之一,其他的还有葡萄糖等等。
大脑的信息交互需要血流,躯体工作也需要血流。大脑的血流灌注是解决大脑的信息交互,实现意识和认知功能。躯体也需要能量维持工作,维持生命体的存在。
这两个能量维持的对象,一个是生命,一个是意识和认知。这两种需求,就带来了对血流的竞争。竞争过程,就是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平衡,我们命名为血流分布理论,血流分布在什么位置,就能起到什么作用。
大脑的血流分布,占了整个人体血流的1/4以上,这部分血流和生命健康无关。我们研究发现,白天血流充分关注大脑,维持大脑的意识和认知。夜晚更多的血流灌注躯体脏器,以维持生命能更好的存续,这是一种协调的机制,也是信息交互动态变化的一种特征。
在不同状态下,通过调节全身的血流分布,来改善疾病治疗,改善大脑的状态,改善人们的学习和工作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良好的睡眠,泡脚,足疗,或者保持开心等,都是健康养生的方法,其中重要的是血流分布的内在机制的作用。
通过对大脑工作原理的分析——动态协调性以及血流分布的理论、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定量的导航方法,指导人们如何健康,高效、科学,规范的使用大脑,而这样的方法古今中外至今没有。
我们提出了大脑的工作机制,就代表了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大脑的工作机制来调节大脑,达到一个最佳的认知状态、意识状态,或者生命状态。
有了这样的理论,我们就可以对大脑达到一种导航的目的,就像地图上位置导航,我想去到哪,按着导航走,就能到。我们也希望按照我们提出的这个理论走,你就能达到你所希望的一个认知水平。
比方说小孩子的记忆力怎么提高?小孩子的记忆力是大脑中闭环环路增加且环路之间的相互关联。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方法,让信息在大脑当中形成这样更多的闭环和关联。
这种关联就叫做联想,也就是说在记忆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给他产生很多个跟他的联想有关、跟他的奖赏机制有关的内容。如果我们把这些加到他的记忆学习当中,那么是不是会提高他的记忆力水平?
因此我们提出“健康财富化”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要让这个大脑奖赏、逃避机制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并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产生导航。
我们都知道这个闭环的形成,输入输出的形成是奖赏机制作用下的结果。我们希望孩子记忆力提高,反过来我们增加他的奖赏的内容,是不是就能让他形成更多的闭环?
我们健康财富化就是针对这样的一种奖赏机制的激励,或者说我们对那些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人群,比如说肿瘤病人,我们能不能有一种办法改善他的大脑的状态,改善它的治疗效果。
肿瘤病人大脑当中,他的任务中心是治病、治疗。这样的任务我们能不能给它变成一个叫做财富任务。如果我们能把他的疾病治疗任务,切换到财务财富这个上面去的话,我们就能激起他的奖赏机制,形成信息交互的协调性。
这种信息交互的协调性,在这种奖赏机制产生的作用下,会让生命体变得更协调,而不是失调。而协调可能对肿瘤的治疗就有巨大作用,这也是我们和肿瘤医院,对于肿瘤患者的一种治疗模式的科学研究。
目前我们科学研究现在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奖,也将去参加美国的健康长寿的大奖。
因此不管是疾病治疗,还是孩子的学习,我们都可以用这套理论来进行导航。如果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学习上增加更多的神经元的参与,可以让它形成更多的这样的一种闭环,这样会让孩子的认知发育就更快,学习能力更强。
如何怎么去激发,给他带有奖赏机制就可以,奖赏机制是什么?就是我们让他在学习当中,跟他的快乐联系起来,比如玩具、踢球等,这些都是孩子的快乐。
我们把这些跟孩子结合起来,也就产生了奖赏机制。孩子大脑产生奖赏机制,大脑当中就会产生闭环,产生了输入输出闭环,孩子的认知就提高了。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导航,认知动态协调性理论就可以,作为一个认知或者意识提升的一个导航的工具。